招魂扬幡

招魂扬幡,魂:古时迷信认为人死后的魂魄;幡:一种窄长的旗子,这里指招魂幡。大张旗鼓地为死者招魂。现比喻为旧事物复活摇旗呐喊。

招魂扬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āo hún yáng fān
成语简拼
ZHYF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招魂揚幡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魂:古时迷信认为人死后的魂魄;幡:一种窄长的旗子,这里指招魂幡。大张旗鼓地为死者招魂。现比喻为旧事物复活摇旗呐喊。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复旧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扬幡招魂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点点写不出成语“招魂扬幡”的拼音。

(2)江煊哥哥给梦羽和晓彤讲解了“招魂扬幡”的故事。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招魂扬幡”几个大字。

(4)怒江州民族中学的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招魂扬幡”。

(5)她又在为资本主义招魂扬幡了

(6)小仔不会写成语“招魂扬幡”的最后一个字。

(7)在去往安徽省界首市第四中学的火车上,福春叔叔给彤荥和雯竹讲了『招魂扬幡』的历史故事。

分字解释

招魂

招魂:招回死者的魂(迷信),现多用于比喻。

招:zhāo 1、<动>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2、<动>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招贤良。』3、<动>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动>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5、<动>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招伏罪款。』6、<动>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7、<名>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安]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

魂:hún 1、<名>迷信指能离开身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孔雀东南飞》:『魂去尸长留。』2、<名>泛指物类的精灵;精神。范成大《风止》:『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作好春。』3、<名>心灵;心神。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幡:fān <名>旗帜。《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幡幡] 1.翻动的样子。2.轻率不庄重的样子。

招:《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止遥切《集韵》《韵会》《正韵》之遥切,□音昭。《说文》手呼也。《诗·邶风》招招舟子。〈传〉招招,号召之貌。〈疏〉号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又《广韵》来之也。《书·说命》旁招俊乂。又求也。《前汉·季布传》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注〉招求贵人威权,因以请托也。又□也。《孟子》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注〉招,羁其足也。又姓。汉大鸿胪招猛。又《集韵》《韵会》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韶。《前汉·礼乐志》体招摇,若永望。〈注〉招摇,申动貌。又与韶□通。《史记·帝舜纪》禹乃兴九招之乐。〈注〉即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左传·昭十二年》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又《集韵》《韵会》《正韵》□祁尧切,音翘。举也。《周语》好尽言以招人过。《前汉·□项传赞》招八州而朝同列。又揭也。《庄子·骈拇篇》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又叶之笑切,音照。《蔡邕·郭有道□》赫赫三事,几行其招。委辞召贡,保此清妙。又叶之由切。音周。《韩愈·祭□员外文》於后八年,君从杜侯。我时在洛,亦应其招。

魂:《亥集上·鬼字部》《唐韵》户昆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昆切,□音浑。《说文》阳气也。《易·系辞》游魂为变。《礼·檀弓》魂气则无不之也。《左传·昭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淮南子·说山训》魄问於魂。〈注〉魄,人阴神。魂,人阳神。《白虎通》魂,犹伝伝也,行不休於外也,主於情。〈又〉魂者,芸也,情以除秽。又《扬子·太□经》魂魂万物。〈注〉魂魂,多貌。又《韵补》叶胡匀切,音芸。《曹大家·东征赋》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正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艰,音勤。又叶胡勬切,音弦。《黄庭经》赤帝黄老与我魂,三真扶胥共房津。津,音煎。

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幡:《寅集中·巾字部》《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翻。《说文》幡,书儿拭觚布也。《徐铉曰》觚,八棱木,於上学书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内则所谓帉帨是也。又《集韵》一曰帜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号也,所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故谓为信幡也。《前汉·鲍宣传》宣坐大不敬下狱,博士弟子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隷者会此下。又三幡。《孙绰·游天台赋》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於三幡。〈注〉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观三也。言三幡虽殊,消令为一,同归于无也。郤敬舆与谢庆绪书论三幡义,曰:近论三幡诸人,犹多欲既观色空,别更观识,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观。於理为长。然敬舆之意,以色空及观为三幡,识空及观亦为三幡。又与翻通。《诗·小雅》幡幡瓠叶。〈传〉幡幡,瓠叶貌。《孟子》既而幡然改。〈注〉幡,反也。《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疎,落英幡纚。〈注〉师古曰:幡纚,飞扬貌。又《诗·小雅》威仪幡幡,舍其坐迁。〈传〉幡幡,失威仪貌。又《集韵》符袁切,音烦。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