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言不听

款言不听,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款言不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uǎn yán bù tīng
成语简拼
KYBT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款言不聽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听虚话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款言不听”几个大字。

(2)乐章哥哥给许倩和媚姿讲述了“款言不听”的成语典故。

(3)小策不会写成语“款言不听”的最后一个字。

(4)小琮写不出成语“款言不听”,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5)诏安县梅岭中学的讷殷富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款言不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

分字解释

款言

款言:空话。《汉书·司马迁传》:『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

款:kuǎn 1、<名>真诚;诚意。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莫能申其忠款。』2、<动>款待;殷勤招待。《柳毅传》:『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3、<动>叩;敲。《吕氏春秋·爱士》:『夜款门而谒。』4、<形>缓;慢。梅尧臣《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岂惟游子倦,疲马行亦款。』5、<名>条款;条目。《元曲选·神奴儿》:『现如今暴骨停尸,是坐着那一款罪犯招因?』6、<名>款式;规格。《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7、<名>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聊斋志异·司文郎》:『又有金爵,类多镌款。』[款款] (1)诚恳。(2)缓缓。(3)和乐的样子。[款启] 见识狭小。[款实] 诚恳;朴实。[款语] 恳谈。[款言] 空话。

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听:tīng 1、<动>耳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2、<动>听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3、<动>听信。《屈原列传》:『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4、<动>听凭;听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5、<名>听力;听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6、<动>治理;处理。《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7、<名>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听事] 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听讼] 审理诉讼;判案。[听政] 处理政务。

款:《辰集下·欠字部》《唐韵》《韵会》《正韵》苦管切。《集韵》苦缓切,□音窾。《说文》意有所欲也。《徐铉曰》□塞也。意有所欲而犹塞,款款然也。《谢灵运诗》语往实款然。〈注〉款然,谓如其所欲。又《博雅》诚也,爱也。《楚辞·卜居》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注〉悃悃款款,志纯一也。《后汉·卓茂鲁恭传赞》卓鲁款款,情慤德满。〈注〉款款,忠诚也。又叩也,求通也。《晏子·亲篇》前驱款门。《史记·商君传》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太史公自序》重译款塞。又至也。《张衡·西京赋》绕黄山而款牛首。又留也。《谢灵运诗》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又款曲,犹委曲也。《后汉·光武纪》诸母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言,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谢灵运诗》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谓科条列之。又志也。《史记·封禅书》汾阳得鼎,鼎大异於衆[音zhòng]鼎,文镂无款识。《前汉·郊祀志》鼎细小,又有款识。〈注〉师古曰:款,刻也。识,记也。《张世南·游宦记闻》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博古图》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无识,商器无款有识。又空也。《庄子·达生篇》款启寡闻之夫。〈注〉款,空也。启,开也。如空之开,所见小也。《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疏〉款,阔也。谓鼎足相去疎阔也。索隐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训曲,故云曲脚。又与窾同。《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廼不生。《前汉·司马迁传》作款。又缓也。《后汉·马援传》乗[音chéng]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杜甫诗》点水蜻蜒款款飞。又水名。在宜阳。《水经注》款水有二源,并发而川迳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入於洛。又款冬,花名。《董仲舒·答雨雹问》葶苈死於盛夏,款冬花於严寒。《急就篇注》款东即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为此名。又《集韵》许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时。杜预读。《说文》作□。或从柰作歀。《玉篇》俗作□。○按旧注引款乃橹声,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应之声,与款无取义,乃俗误书耳。今订正。详七画欸字注。□字原从□作。

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听:《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宜引切《集韵》拟引切,□音齗。《说文》笑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亾是公听然而笑。《杨慎曰》听,古哂字。又《广韵》口大貌。《集韵》大口谓之听。又《广韵》牛谨切《集韵》语近切,□音□。亦笑貌。又《集韵》口谨切,音赾。又鱼斤切,音□。又逆乙切,音聉。义□同。又鱼其切,音疑。听嗞,口开貌。又鱼衣切,音沂。与□同。□嗞,媿貌。又《正字通》俗借为听字省文。(听)(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定切,音侹。《说文》聆也。《释名》听,静也。静,然后所闻审也。《书·太甲》听德惟聪。《仪礼·士昏礼》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又《广韵》待也。又受也。《左传·成十一年》郑伯如晋听成。〈注〉听,犹受也。又从也。《易·艮卦》不拯其随未退听也。〈疏〉听,从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姑慈妇听。又断也。《礼·王制》司寇正□明辟,以听狱讼。《周礼·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前汉·□法志》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又任也。《前汉·景帝纪》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又□也。《战国策》请为王听东方之处。〈注〉听,侦□之。又《唐韵》他丁切《集韵》《韵会》汤丁切《正韵》他经切,□音□。《集韵》聆也,听受也。中庭曰听事,言受事察讼於是。俗作□。毛氏曰:汉晋皆作听,六朝以来始加厂。又《韵补》叶傥阳切,音堂。《苏辙·读道藏诗》昔者惠子死,庄子笑自伤。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