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猛并济

宽猛并济,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同『宽猛相济』。

宽猛并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uān měng bìng jì
成语注音
ㄎㄨㄢ ㄇㄥˇ ㄅㄧㄥˋ ㄐㄧˋ
成语简拼
KMB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寬猛並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同『宽猛相济』。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措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宽猛相济

成语接龙

1、宽猛并济→济窍飘风→风中秉烛→烛照数计→计研心算→算尽锱铢→铢两分寸→寸有所长→长安棋局→局促不安→安贫乐贱→贱买贵卖→卖主求荣→荣宗耀祖→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腹之患→患得患失→失惊打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拳白手→手不释卷→卷甲衔枚→枚速马工

2、宽猛并济→济世安人→人财两空→空谷传声→声希味淡→淡扫蛾眉→眉头眼后→后继有人→人非草木→木坏山颓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宽猛并济”几个大字。

(2)冲冲不会写成语“宽猛并济”的最后一个字。

(3)第十四中学的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宽猛并济”。

(4)乖乖写不出成语“宽猛并济”,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5)中奶奶给外甥讲述了“宽猛并济”的故事。

(6)新疆因为民族众多,且和边境外势力多有往来,因此,历史上的治疆经验,往往讲求刚柔相济、宽猛并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分字解释

宽:kuān 1、<形>宽阔;宽广。张祜《送韦整尉长沙》:『云水洞庭宽。』2、<动>放宽;放松。《狱中杂记》:『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3、<动>宽容;宽恕。《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又] <形>宽容。《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4、<形>宽裕;宽绰。《治平篇》:『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5、<动>宽松松缓。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猛:měng 1、<形>凶猛;勇猛。《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又] 凶暴。《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2、<形>气势壮。《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形>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又叔为政,不忍猛而宽。』[猛可] 突然。

并:bìng 1、<动>合。《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2、<动>兼并;吞并。《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3、<动>并列;挨在一起。《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4、<副>一并;一起。《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5、<连>连。《芋老人传》:『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6、<连>并且。《〈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序》:『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bīng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济:jì 1、<动>渡;渡水。《子鱼论战》:『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 <名>泛指河水。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2、<动>成功;成就。《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动>救助;帮助。《赤壁之战》:『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4、<动>停止。《淮南子·览冥》:『于是风济而波罢。』jǐ<名>济水;河流名称,发源于河南,东流至山东入海,后来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夺。

宽:《寅集上·宀字部》(古文)完《唐韵》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枯官切,□□平声。《说文》屋宽大也。从宀苋声。苋音桓,今文省作宽。一曰缓也。《广韵》爱也,裕也。又舒也。《易·乾卦》宽以居之。《诗·卫风》宽兮绰兮。〈注〉宽,宏裕也。又《书·舜典》敬敷五敎在宽。又《增韵》不猛也。《书·大禹谟》临下以□,御衆[音zhòng]以宽。又《君□》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左传·昭二十年》子产谓子大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又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又缓也。《史记·韩非列传》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又宥也。《史记·廉颇列传》鄙贱之人,不图将军宽之至此也。又姓。又叶驱圆切,音圈。《诗·卫风》考盘在□,硕人之宽。叶下谖。又叶巨员切,音权。《韩愈·闵已赋》昔颜氏之庶几,在隐约而平宽。固哲人之细事,夫子乃嗟叹其贤。

猛:《巳集下·犬字部》《唐韵》莫杏切《集韵》《韵会》《正韵》母梗切,□音蜢。《说文》健犬也。又□氏,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鋋猛氏。〈注〉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如熊而毛浅,有光泽,名猛氏。又《玉篇》健也。《广韵》勇猛。《礼·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又《玉篇》严也。《左传·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又《玉篇》恶也,害也。《礼·檀弓》苛政猛于虎。又虎猛县,属西河郡。猛陵县,属苍梧郡。皆见《前汉·地理志》。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训》汝出猛山。又姓。《广韵》左传晋大夫猛获之后。

并:《子集上·一字部》《集韵》竝,隷作并。

济:《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泲□《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礼切,音秭。水名。《说文》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释名》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风俗通·山泽篇》济者齐,齐其度量也。《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又水名,出郦县。《山海经》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又济南,郡名。《广舆记》汉初为济南国,景帝时分郡。又济济,衆[音zhòng]盛之貌。一曰多威仪也。《诗·大雅》济济多士。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计切,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诗·邶风》济有深涉。又止也。《诗·鄘风》既不我嘉,不能旋济。又与霁通。亦止也。《尔雅·释天》济,谓之霁。〈疏〉济,止也。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又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又賙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又《扬子·方言》济,忧也。陈楚或曰湿,或曰济。又读作挤,灭也。《晋语》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注〉济,当读为挤。又《集韵》前西切,音齐。济济,祭祀容。又在礼切,音荠。与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