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几个大字。
(2)冲冲写不出成语“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3)丁丁不会写成语“身在林泉,心怀魏阙”的最后一个字。
(4)杉林哥哥给薛炅和贝静介绍了“身在林泉,心怀魏阙”的成语典故。
(5)石牌高中的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6)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娘娘竟遭惨死,二位殿下流离涂炭。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建筑,发布政令的地方,后用为朝廷的代称。
心怀心怀:1、心中存有:心怀鬼胎(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心怀叵测(难以窥测的恶意)。2、心意;心情。
身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在在:zài 1、<动>存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动>居于;处于。《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3、<动>在于;取决于。《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会舍。』4、<介>在。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石灰吟》:『要留青白在人间。』[在事] 居官任职。[在野] (1)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2)不居官;不当政。[在意] 放在心上。
林林:lín 1、<名>成片的树木、竹子等。《归田园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名>比喻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赤壁之战》:『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林薄] (1)草木丛杂的地方。(2)用于指隐居之所。
泉泉:quán(1)泉水:温泉;矿泉;清泉;甘泉。(2)泉眼。(3)钱币的古称:泉币。(4)姓。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怀怀:huái 1、<动>思念;怀念。《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名>心意;心情。《孔雀东南飞》:『感君区区怀。』《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又] <名>胸怀;情绪。《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又] <名>心。《孔雀东南飞》:『恐不任不我意,逆以煎我怀。』3、<动>心中藏着。《赤壁之战》:『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4、<名>胸前。《项脊轩志》:『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5、<动>抱着;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6、<动>关怀;安抚。《五蠹》:『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又] <动使动>使……服;使……归顺。《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7、<动>亲附;归向。《叔向贺贫》:『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魏魏:wèi(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2)三国之一,公元220—265,曹丕所建,领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3)北魏。(4)姓。
阙阙:què 1、<名>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2、<名>借指宫殿或京城。《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ē 1、<名>通『缺』,缺口;豁口。《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名>通『缺』,缺点;过失。《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动>通『缺』。削弱;亏损。《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jué<动>通『掘』,挖掘。《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下] 宫阙之下。[阙疑] 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
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在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昨宰切《集韵》《韵会》《正韵》尽亥切,□裁上声。《尔雅·释训》居也。《易·乾传》在下位而不忧。又察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又存也。《论语》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汉·武帝纪》徵诣行在。《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谓所居为行在所。又姓。晋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见《黄庭经》。又昨代切,音载。义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诗·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声。《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乗[音chéng]云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旧本泥韵书先才上声训居,次转去声训所,不知所即居,非上声者训居,去声者训所也。○按在有上去二声。字书韵书皆然。《礼韵》原许通押,《字汇》分训,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转去,亦非。
林林:《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力寻切《集韵》《韵会》犂针切《正韵》犂沈切,□音临。《说文》平土有丛木曰林。徐曰:丛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齐。《诗·小雅》依彼平林。又野外谓之林。《诗·周南》施于中林。又山木曰林。《谷梁传·僖十四年》林属于山为麓。又《周礼·地官·林衡注》竹木曰林,水衡曰衡。又《尔雅·释诂》林,君也。又盛貌。《诗·小雅》有壬有林。又林钟,律名。《礼·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周礼》作函钟。又羽林,星名。应劭曰:天有羽林,大将军之星也。林喻若林木,羽翼,鸷击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汉·宣帝纪》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养为羽林军,号羽林孤儿。又绿林,荆州山名。《后汉·刘元传》诸亡命集于绿林。又姓。《姓谱》殷比干后,避难长林山,因氏。又平王世子林开之后,望出南安。○按《说文》林自为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考证:(《左传·庄二十年》歌林钟,舞大夏,以祭山川。)谨按此系左传疏所引大司乐文,非系左传原文。且周礼作函钟不作林钟,今谨改礼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周礼作函钟。
泉泉:《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洤《唐韵》疾缘切《集韵》《韵会》从缘切《正韵》才缘切,□音全。《说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又《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同出异归曰肥泉。《诗·卫风》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又醴泉。《礼·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又泉有光华曰荣泉。《前汉·郊祀歌》食甘露,饮荣泉。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终南山赋》立泉落落。又州名。《广舆记》周时为七闽地,隋曰温陵,唐曰泉州。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经》天泉十星,在鼈东。一曰大海,主灌漑沟渠之事。又龙泉,刃名。即龙渊也。《杜甫诗》三尺献龙泉。又姓。南史有泉企。又货泉,即钱也。《周礼·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也。又《地官·泉府注》泉,或作钱。又《集韵》疾眷切,全去声。义同。又《韵补》叶才匀切,音秦。《李尤·东观铭》房闼内布,疏绮外陈。是谓东观,书籍林泉。《集韵》或作灥。又□、□、□。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怀怀:《卯集上·心字部》《字汇补》敷救切,音副。怒也。(怀)(古文)褱《唐韵》户乖切《集韵》《韵会》乎乖切,□音槐。《说文》念思也。从心褱声。《论语》君子怀德。又归也。《书·大禹谟》黎民怀之。〈注〉归之也。又来也。《诗·齐风》曷又怀止。又《周颂》怀柔百神。〈注〉怀,来也。又安也。《书·秦誓》邦之荣怀。《诗·王风》怀哉怀哉。又包也。《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又藏也。《论语》怀其宝,而迷其邦。《礼·曲礼》其有核者,怀其核。又慰也。《诗·桧风》怀之好音。又怀抱,胷臆也。《左传·成十七年》琼瑰盈吾怀乎。《论语》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又伤也。《诗·邶风》愿言则怀。《毛传》怀,伤也。又私也。《诗·小雅》每怀靡及。〈笺〉怀,私也。又《尔雅·释诂》至也。〈注〉齐鲁之会郊曰怀。《诗·小雅》怀允不忘。〈笺〉至也。至信不忘。又《尔雅·释诂》止也。〈疏〉至止也。又《释名》怀,回也。本有去意,回来就已也。亦言归也,来归已也。又《諡法》慈仁哲行曰怀。又地名。《书·禹贡》覃怀底绩。又州名。春秋时野王邑,汉河内郡,唐置怀州。又姓。三国吴尚书郞怀叙。又通作褢。《前汉·许后传》褢诚秉忠。又叶胡隈切,音回。《诗·周南》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又叶呼回切,音挥。《楚辞·九歌》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回兮顾怀。羌生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魏文帝·苦寒行》延颈长太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又叶苦禾切,音窠。《淮南子·时则训》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无不囊怀。《周伯琦曰》褱,藏挟於衣中也。从衣,眔声。心之所恖念藏贮亦曰褱。隷作怀。(怀)考证:(《楚辞·九歌》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回兮顾怀。羌生色以娱人,观者憺以忘归。)谨照原文两以字□改为兮字。(《淮南子·五位篇》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无不囊怀。)谨照原书,五位篇改为时则训。
魏魏:《亥集上·鬼字部》《广韵》鱼贵切《集韵》《韵会》虞贵切,□音伪。《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诗·魏风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又《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阙也。又姓。《广韵》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毕,至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焉。又《集韵》语韦切,音巍。《庄子·知北游》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又《扬子·方言》魏,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细而有容谓之魏。〈注〉魏魏,小成貌。又《集韵》《正韵》□吾回切,音嵬。义同。考证:(《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有省山,以为魏国之魏。)谨照原文今有改今人。
阙阙:《戌集上·门字部》《广韵》袪月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月切,□音□。《说文》门观也。《徐曰》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玉篇》象魏阙也。《广韵》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韵》宫门双阙也。《韵会》为二台于门外,作楼观於上,上员下方,以其县法谓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状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观之,因为之观,两观双植,中不为门。又宫门、寝门、冢门皆曰阙。《古今注》阙,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尔雅·释宫》观谓之阙。《诗·郑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传〉乗[音chéng]城而见阙。《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注〉阙,象魏也。《史记·高祖纪》立东阙、北阙。又《秦本纪》筑冀阙。〈注〉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即象魏也。又《广韵》失也,过也。又《集韵》乏也,空也。又《增韵》不恭也。又《玉篇》少也。《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又《广韵》不供也。《左传·襄四年》敞邑褊小,阙而为罪。〈注〉阙,不供也。又《增韵》虚也。《礼·礼运》三五而阙。〈注〉一盈一阙,屈伸之义也。又《增韵》游车补阙者曰游阙。《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注〉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率游阙四十乗[音chéng]。〈注〉游车,补阙者。又不合也。《前汉·王莽传》归师勿遏,围城谓之阙。〈注〉此兵法之言也。阙,不合也。又毁也。《礼·曾子问》入自阙。〈注〉阙,谓毁宗也。又《正韵》阙翟后服刻缯为衣,不画也。《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注〉阙狄,画羽饰。展衣,白衣也。《诗·卫风·玼兮玼兮其之翟也传》褕翟,阙翟,羽饰衣也。又刃名。《荀子·性恶篇》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刃也。又国名。《左传·昭十五年》阙巩之甲。〈注〉阙巩国所出铠。又兽名。《尔雅·释兽》阙泄多狃。〈疏〉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又山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遗屯骑於□阙兮。〈注〉□阙,北极之山也。又塞名。《战国策》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注〉阙,塞名也。又《史记·周本纪》西周恐,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注〉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又《广韵》姓也。出下邳。汉有荆州刺史阙羽三。又《正韵》亦作屈。又《正韵》其月切,音橜。《左传·隐元年》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牀焉。《吴语》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注〉阙,穿也。《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掘阙而得龟者。〈注〉穿地至泉曰阙。又《韵补》叶音桧。《程晓·赠傅□诗》元服初加,万福咸会。赫赫应门,严严朱阙。又叶音乞。《班固·北征颂》雷震九原,电曜高阙。金光镜野,武旗冒日。又叶音却。《郑虔季·赠陆云诗》□□阊阖,南端启龠。庶明以庸,帝听式阙。考证:(《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剪我公室。)谨按剪字下从羽今改翦。(《正韵》阙翟后服刻绘为衣,不画也。)谨照原文刻绘改缯。(《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拙阙而得龟者。)谨照原文拙阙改掘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