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指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二者俱是一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ā rén cháng mìng,qiàn zhài huán qián
成语简拼
SRCMQZHQ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二者俱是一理。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4回:『若要中时,便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2)…问:「何以见得不中?」他道:「若要中时,便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交给他三千银子,为甚么只断他还我二…——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是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五人一齐伸手,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快快还来!』…——当代·金庸《鹿鼎记》

(4)…厉害。』…——当代·金庸《鹿鼎记》

(5)…理不睬,可不是瞧不起人吗?』多隆道:『是啊!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老是做一辈子缩头乌龟,终究是躲不过去…——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成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达达写不出成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拼音。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几个大字。

(4)东方姐姐给于萱和玉英讲解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故事。

(5)露露不会写成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最后一个字。

(6)山田中学的东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7)不合时宜——行走江湖十六字真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愿赌服输,自负盈亏。

(8)在去往桃山局第三中学之前,梓旗哥哥给洁萱和薇童讲解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故事。

(9)方聚食间,役夫辛五告人曰:顷运砖时,忽闻耳畔大声,曰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汝知之乎?

(10)咱们也不用欺侮他。只不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那是天公地道的事。见金庸《鹿鼎记》第四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马致丁度畏缱印返诙郏骸嚎芍郎比顺ッ氛骨阏獍闼挡攀恰!

分字解释

偿命

偿命:[chángmìng] 杀人者用性命来抵偿;抵命。

欠债

欠债:[qiànzhài] (1)负债,欠人钱财。(2)所欠的债。还清欠债。

杀人

杀人:[shārén] 对人的杀害。你不可杀人。

杀:shā 1、<动>杀死;弄死。《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2、<动>战斗;搏斗。《教战守策》:『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3、<动>衰败;败坏。《秋声赋》:『物过盛而当杀。』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4、<副>形容程度深。《智取生辰纲》:『这样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5、<动>削;消除。《后汉书·吴祐[音yòu]传》:『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杀青] (1)泛指书籍定稿。(2)洗掉浸烂后的竹青。[杀字] 收笔。

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偿:cháng 1、<动>偿还;归还。《冯谖客孟尝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2、<动>补偿;抵偿。《促织》:『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3、<动>回报;报答。《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偿愿] 实现平日的愿望。[偿责] 抵当罪责。《新唐书·齐映传》:『马奔踶,不过伤臣;舍之,或犯清跸,臣虽死不足偿。』(清跸:皇帝出行,清道戒严。)[偿责] 还债。责,『债』的古字。班固《汉书·淮阳宪王钦传》:『今遣有司为子高偿二百万。』

命:mìng 1、<动>差使;命令。《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2、<名>命令。《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名>命运;天命。《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名>生命。《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5、<动>命名。《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6、<动>任用。《越妇言》:『天子疏爵以命之。』[命笔] 执笔(写诗文或作画)。[命服] 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卿大夫等的制服。[命妇] 受到封号的妇女。[命世] 扬名于当世。[命途] 平生的经历。[命意] 寓意。

欠:qiàn 1、<动>打呵欠。《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2、<动>(身体上部)略为抬起前伸。《宋史·赵普传》:『太祖欠身徐起。』3、<动>欠缺;缺少;差。《答韦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4、<动>该欠;亏欠。《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欠身] 身略侧动,作欲起立状,表示尊敬。

债:zhài 1、<名>欠别人的钱财或别人欠的钱。《管子·问》:『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史记·孟尝君列传》:『宜以令收债。』2、<动>借债。《管子·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

还:hái 1、<动>返回;回来;回去。《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又] 交还;归还。《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又] 偿还。《哨遍·高祖还乡》:『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2、<动>通『环』,环绕;围绕。《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而走。』3、<副>再;又。《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副>反而;却。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还有晴。』5、<副>仍然;还是。《兵车行》:『归来头白还戍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xuán 1、<动>旋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形>轻快敏捷的样子。《诗经·还》:『子之还兮。』3、<形>迅速。《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hái 1、<副>依然;仍然。杜甫《泛江》:『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2、<副>再;更。《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3、<副>还是。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月是一团还两团?』[还首] 自归请罪。[还轸] 乘车周迴。轸,车后横木。

钱:qián 1、<名>钱币;货币。《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2、<形>形状像铜钱的东西。《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杀:《辰集下·殳字部》《唐韵》所八切《集韵》《韵会》《正韵》山戛切,□音煞。《说文》戮也。《周礼·春官》内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诏王治。五曰杀。〈疏〉太宰有诛无杀。此有杀无诛者,诛与杀相因,见为过不止,则杀之也。又《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注〉斩以鈇钺,杀以刀刃。又《尔雅·释诂》杀,克也。《郭注》隐元年公羊传曰:克之者何,杀之也。又获也。《礼·王制》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注〉杀,获也。又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杀。又忘也。《庄子·大宗师》杀生者不死。〈注〉李轨云:杀,犹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营生为杀生。又薙草曰杀。《礼·月令》利以杀草。又霜杀物曰杀。《春秋·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左传·桓五年》始杀而尝。又以火炙简为杀青。《后汉·吴佑传》欲杀青□,以写经书。〈注〉杀青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为汗青,义见《刘向·别录》。又矢名。《周礼·夏官·司弓矢》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注〉杀矢,言中则死。又《考工记》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又刷也。《释名》摩挲犹抹杀。又《集韵》《韵会》□桑葛切,音萨。散貌。《史记·仓公传》望之杀然黄。〈注〉徐广曰:杀,苏葛反。正义曰:苏亥反。又扫灭之也。《前汉·谷永传》未杀灾异。又骚杀,下垂貌。《张衡·东京赋》飞流苏之骚杀。又《集韵》私列切,音薛。与□同。蹩□,旋行貌。《庄子·马蹄篇》蹩躠为仁。向崔本作弊杀。又《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又毛羽敝曰杀。《诗·豳风·予羽谯谯传》谯谯,杀也。又《周礼·天官·疡医》劀杀之剂。〈注〉杀谓以药食其恶肉。又噍杀,音也。《礼·乐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注〉噍则竭而无泽,杀则减而不隆。又剪缝也。《论语》非帷裳,必杀之。亦作□。又韬屍之具,上曰质,下曰杀。《仪礼·士丧礼》□杀,掩足。又疾也。《白居易·半开花诗》西日凭轻照,东风莫杀吹。《自注》杀,去声。《正字通》今乐府家有元杀、旁杀之别,元人传奇《白鹤子》一杀、二杀即其遗声也。俗读生杀之杀,非。《集韵》或作閷煞。又《集韵》《韵会》□所例切,音□。亦降也。又《集韵》式吏切,音试。同弑。《前汉·高帝纪》项羽放杀其主。〈注〉杀,当作弑。又《班固·西都赋》掎僄狡,□猛噬,脱角挫脰,徒搏独杀。〈注〉杀,亦叶式吏切。又叶色栉切,音瑟。《梁肃·兵箴》传美干戈,易载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杀。又叶式列切,音设。《束皙·近游赋》系复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帽引四角之缝,裙为数条之杀。杀,一作□。考证:(《后汉·吴佑传》欲杀青□,以写经书。〈注〉杀青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青,易书,后不蠹,谓之杀青。)谨照原文后改复。

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偿:《子集中·人字部》《广韵》市羊切《集韵》辰羊切,□音常。还所值也。《前汉·隽不疑传》不疑为郞,或误持同舍郞金去,同舍郞意不疑,不疑买金偿之。又酬报。《左传·僖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又《集韵》始两切,音赏。又时亮切,音尚。义□同。

命:《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鸣去声。《説文》使也。《书·尧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传〉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说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韵》大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禀为令。又《尔雅·释诂》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禀受。《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注〉命者,生之极。《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疏〉命虽受之天地,短长有本,顺理则寿考,逆理则夭折,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法则,以定此命,言有法,则命之长短得定,无法,则夭折无恒也。又《诗·周颂》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笺〉命,犹道也。又《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传〉命,信也。〈疏〉信顺天命。又《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疏〉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典命。〈注〉命,谓迁秩羣臣之书。又星名。《周礼·春官·大宗伯》司命。〈注〉文昌第四星。又《周语》襄王赐晋惠公命。〈注〉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以为瑞节。又《周语》襄王赐。晋文公命。〈注〉命,命服也。诸侯七命,冕服七章。又《前汉·张耳传》尝亡命游外黄。〈注〉师古曰:命者,名也。脱名籍而逃亡。又《前汉·李陵传》射命中。〈注〉师古曰:所指名处,即中之也。又《广韵》计也。又《广韵》召也。又叶眉辛切,音珉。《诗·鄘风》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弥幷[同并]反,幷[同并]在庚韵,难与真韵相叶,疑应作弥賔反。又叶漭去声。《郭璞·山海经·不死国赞》有人爰处,员丘之上,赤泉驻年,神木养命。又《礼·大学》举而不能先命也。〈注〉命读为慢,声之误也。《释文》命音慢,武谏反。考证:(《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注〉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谨照原文注改疏。

欠:《辰集下·欠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去刃切,谦去声。《说文》作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儿上出形。《徐曰》人欠去也,悟解也。气壅滞,欠去而解也。《韩愈·读东方朔亲事诗》噫欠为飘风。又欠伸,疲乏之貌。人气乏则欠,体疲则伸。《礼·曲礼》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侍坐者请出。亦作欠申。《前汉·翼奉传》体病则欠申动於貌。又不足也。《韩愈·赠张籍诗》今者诚自幸,所怀无一欠。又水名,在汝南。《水经注》沙水东分为二水,一水东注,即注水也。俗谓之欠水。欠字作彡下儿。考证:(《前汉·翼奉传》体病则欠伸动於貌。)谨照原文伸改申。

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卖切,斋去声。《说文》负也。今俗负财曰债。《前汉·鼂错传》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谷永传》为人起债分利受谢。又通作责。《周礼·天官·小宰》八成经邦治,四曰听称责。《战国策》冯谖为孟尝君收责於薛。《史记》作收债。《前汉·高帝纪》岁竟,两家常折券弃责。读如债。

还:《备考·酉集》《辵字部》《篇海类编》音浮。又音否。俗作还字,非。(还)《唐韵》户关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音环。《说文》复也。《玉篇》反也。《诗·小雅》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注〉反也。又《正韵》退也,归也。《仪礼·乡饮酒礼》主人答拜还,賔拜辱。〈注〉还,犹退也。《前汉·高帝纪》还守丰。又《灌婴传》还定三秦。又顾也。《左传·昭二十年》无所还忌。〈注〉还,犹顾也。又偿也。《老子·道德经》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又大还、小还,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女纪,是谓大还。又与环同。《前汉·食货志》还庐树桑。又《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又《正韵》转也。《礼·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注〉周旋圆转,折旋方转也。又便捷貌。《诗·齐风》子之还兮。又速也,即也。《前汉·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效者也。又《集韵》《韵会》《正韵》□胡惯切,音患。遶也,围也。《仪礼·既夕》祖还车不易位。《司马相如·子虚赋》旋还乎后宫。

钱:《戌集上·金字部》《唐韵》昨先切《集韵》财仙切《正韵》才先切,□音前。《玉篇》财也。《集韵》货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其流行无不徧也。《正字通》冶铜为钱,易货也。古之为市,所有易所无,布币金刀龟贝之法穷,钱始行。周制以商通货,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钱外圆而内孔方,轻重以铢。圜者为均通也。九府者,掌财帛之官也。正代便之。周景王铸大钱,曰宝货,肉好有轮郭,以劝农赡不足,百姓蒙其利。钱形似璧,故亦称肉好。或谓肉为边,不知钱边曰郭,肉在边之中也。汉以后,大小轻重不一,名称各殊,国家攺元必更钱,以年号为文,轮郭如旧。纪钱制者,唐张台封演有泉谱,陶岳有货泉录,宋洪遵有泉志,马端临有钱币考,彼此异同,本注不具载。又与泉同。《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注〉钱古作泉字。又《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谓万选万中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钱唐县。〈注〉武林山,武林水所出。又《后汉·梁冀传》意钱之戏。《何承天·纂文》一曰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一曰持掩,即今摊钱也。《潜夫论》或以游博持掩为事。〈注〉博,博六也。掩,意钱也。《欧阳修词》堂上簸钱堂下走。又马饰。《古乐府》铁□金面青连钱。《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晋书·王济传》作连乾。又绿钱,苔别名。《沈约诗》賔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又《岑参诗》楡荚小於钱。《张籍诗》莲叶出水大如钱。又连钱,□鴒别名。《广韵》颈有钱文。一名钱母。又姓。晋有正阳太守钱凤。又《唐韵》即浅切《集韵》《韵会》子浅切《正韵》子践切,□音翦。《说文》铫也。古田器。《诗·周颂》庤乃钱鎛。〈传〉钱,铫也。又《集韵》在演切,音践。义同。又《字汇补》古与盏通。酒器也。《续钟鼎铭》有雀钱。考证:(《正字通》冶铜为钱,易货也。太公望立九府图法)谨照原文图法改圜法。(《诗·周颂》痔乃钱鎛。)谨照原文痔改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