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穴擒渠

扫穴擒渠,扫荡巢穴,擒拿贼首。

扫穴擒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ǎo xué qín qú
成语简拼
SXQQ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掃穴擒渠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扫荡巢穴,擒拿贼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了半天,这事情非得自己亲身过江到汉口,决不能扫穴擒渠。当时又问胡福:『老爷在汉口什么人家住夜?』胡福…——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扫穴擒渠”几个大字。

(2)麦子写不出成语“扫穴擒渠”,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3)上埠镇中学的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扫穴擒渠”。

(4)小朦不会写成语“扫穴擒渠”的最后一个字。

(5)在这次『严打』斗争中,武警同志们扫穴擒渠,功不可没。

(6)仲孙阿姨给娃娃和他的同学讲了“扫穴擒渠”的历史典故

(7)后来想了半天,这事情非得自己亲身过江到汉口,决不能扫穴擒渠。

分字解释

扫:、sǎo(1)用笤帚、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雪;把床扫一扫。(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左右移动:扫射;眼光向人群一扫。(4)归拢在一起:扫数。、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

穴:xué 1、<名>土室;岩洞。《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2、<名>动物的巢穴。《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3、<名>墓穴。《诗经·大车》:『死则同穴。』[穴见] 浅薄的见解。

渠:qú 1、<名>(人工开凿的)沟渠。《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2、<代>第三人称代词,他。《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3、<形>大。通『钜』。如:渠凶(大恶人,元凶);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4、通『遽』。疾速《管子·地数》:『夫水激而流渠。』

扫:《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诗·大雅》洒扫廷内。又闹扫,髻名。《三梦记》闹扫,犹盘雅堕马之类也。唐诗云:还梳闹扫学宫妆。又《唐韵》《广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噪。义同。《论语》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本作埽。又与骚通。别详土部,马部。

穴:《午集下·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决切,音坹。《说文》土室也。《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诗·大雅》陶复陶穴。〈笺〉未有寝庙,故覆穴而居。又《玉篇》孔穴也。《孟子》钻穴隙相窥。又《广韵》窟也。《易·需卦》出自穴。又训为侧。《尔雅·释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官名。《周礼·秋官》穴氏掌攻蛰兽。〈疏〉凡兽皆藏穴中,故以穴为官名,使取蛰兽。又地名。《书·禹贡》鸟鼠同穴。《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左传·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注〉鍚穴,麇地。《水经注》中庐县之西山谓之马穴山。《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注〉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又《韵会》古穴切。《前汉·天文志》晕适背穴。〈注〉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气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旁直射为珥,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向外为背,有气刺日为鐍。鐍,抉伤也。又叶胡桂切。《曹植·七启》采英奇于侧陋,宣皇明于岩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又《集韵》户橘切。《淮南子·原道训》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诗》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考证:(《左传·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於锡穴。)谨照原文锡改鍚。

擒:《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巨今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琴。与捦同。详捦字注。《礼·曲礼·不离禽兽疏》禽者,擒也。言鸟力小,可擒捉而取之。通作禽。又《集韵》巨禁切,音噤。与扲同。见扲字注。

渠:《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强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求於切,□音蕖。《说文》水所居也。《礼·曲礼》沟渠必步。又水名。《前汉·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又渠渠,勤也。《诗·秦风》夏屋渠渠。〈笺〉渠渠,犹勤勤也。〈注〉深广貌。又大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诛其渠帅。又乐章名。《鲁语》金奏肆夏樊遏渠。〈注〉纳夏一名渠。又渐也。《淮南子·汜论训》渠幨以守。〈注〉渠,渐也。又轩渠,笑貌。《后汉·方技传》轩渠笑自若。又俗谓他人为渠侬。又水名。《水经注》水出郑县南巴岭,流迳宕渠县。谓之宕渠水。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谓车辋为渠。《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注〉渠,车辋,言跰脚也。又犀渠,甲名。又楯也。《吴语》文犀之渠十行。又芋渠。《马融·广成颂》蘘荷芋渠。又夫渠,荷名。别作蕖。又姓。《史记·年表》汉渠复萦。又《集韵》其据切,音遽。与讵同。《字林》未知词也。《史记·张仪传》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又与遽通。《史记·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又《正韵》臼许切,音巨。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