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足鼎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zú dǐng lì
成语注音
ㄙㄢ ㄗㄨˊ ㄉㄧㄥˇ ㄌㄧˋ
成语正音
足,不能读作『zhú』。
成语简拼
SZD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三足鼎立
成语辨形
立,不能写作『力』。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足而立、相持不下、鼎足之势

反义词

不打自败

成语接龙

1、三足鼎立→立功赎罪→罪不容诛→诛求无度→度德量力→力士脱靴→靴刀誓死→死声咷气→气义相投→投河觅井→井底鸣蛙→蛙鸣鸱叫→叫苦连天→天地经纬→纬武经文→文过遂非→非昔是今→今生今世→世道人心→心绪如麻→麻痺不仁→仁者能仁→仁心仁闻→闻名遐迩→迩安远至

2、三足鼎立→立功赎罪→罪逆深重→重纰貤缪→缪力同心→心悦诚服→服牛乘马→马上墙头→头稍自领→领异标新→新人新事→事缓则圆→圆首方足→足蹈手舞→舞文弄墨→墨子泣丝→丝分缕析→析毫剖芒→芒屩布衣→衣锦食肉→肉眼愚眉→眉扬目展→展翅高飞→飞灾横祸→祸福相倚

3、三足鼎立→立足之地→地主之仪→仪表堂堂→堂堂一表→表里相依→依草附木→木梗之患→患得患失→失张失智→智均力敌→敌惠敌怨→怨家债主→主情造意→意味深长→长才短驭→驭凤骖[音cān]鹤→鹤唳风声→声名鹊起→起早挂晚→晚生后学→学如登山→山盟海誓→誓山盟海→海沸江翻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成语造句

(1)奥巴马是代表伊利诺州的联邦参议员,与纽约州的联邦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北卡罗莱纳州前联邦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已与国际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3)创立于1981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与华表奖(政府奖)、百花奖(大众奖)三足鼎立的专家奖。

(4)大毛写不出成语“三足鼎立”的拼音。

(5)但从汽车生产的地区来看,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显雏形;

(6)当时美国,英式茶饼干市场局面为“三足鼎立”,奥利奥被视为其中一隅(另外两个品牌分别为维罗纳和鹅妈妈饼干)。

(7)电信业重组后,中国的电信市场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三足鼎立之势,三大运营商都成为全业务运营商。

(8)而教育实践所处的社摘要会情势,即在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一个“个人一社会一国家”三足鼎立的宪政民主时代,也要求一种权利偏向的教育实践。

(9)刚输的那场球使得湖人不能与新奥尔良和圣安东尼奥在西部三足鼎立。

(10)根据行业预测,到2020年,美国、欧洲、中国纸张消费水平将呈三足鼎立之势。

(11)广西隆安中学的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足鼎立”。

(12)集团已形成了商业系统、工业系统和投资系统“三足鼎立”的企业架构;

(13)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三足鼎立”几个大字。

(14)另外,希拉里也能把本来反克林顿系的左翼为其所用,形成与疯狂左派和狂躁右派的三足鼎立。

(15)罗马帝国又一次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6)目前三种研究模式“三足鼎立”,但未来的发展是以“法学模式”引领航向已初现端倪。

(17)其目标是通过市场创新、政府创新和社会创新,构筑起“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

(18)实证求真学派、新儒家经世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三足鼎立的三大史学流派。

(19)世界汽车业经过三次霸主地位的转移,形成了当今三足鼎立的局面。

(20)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应当形成以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支撑架构。

(21)小芮不会写成语“三足鼎立”的最后一个字。

(22)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斯多亚学派三足鼎立,互不相让,但共同体现了晚希腊“个体意识的觉醒”。

(23)在产品结构方面则由钻石、铂金和镶嵌饰品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黄金饰品的销量则有下降趋势。

(24)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三足鼎立的格局中,中国的抗习文学最为薄弱。

(25)在完成行业重组并进入全业务运营后,中国电信行业迎来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三足鼎立”的时代。

(26)这标志着中国电信业进入三足鼎立的时代,整个市场由三家全业务运营商所垄断。

(27)这是发生在苏联的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你看一看他们的政丄府,它有点儿是一种三足鼎立的政党体制。

(28)正如几周来的民调结果所示,民主党方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崛起意味着将与欧盟、北美经济体三足鼎立;

(30)重组完成后,我国电信产业形成了一个新移动、新电信和新联通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

(31)资大爷给步步和嫱嫱讲了“三足鼎立”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分字解释

鼎立

鼎立:三方面的势力对立(如鼎的三条腿)。如: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足:zú 1、<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5、<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6、<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7、<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足下] (1)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2)脚下;立足的地方。

鼎:dǐng 1、<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2、<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4、<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5、<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鼎贵。』[鼎鼎] (1)蹉跎。(2)盛大。[鼎甲] 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食] 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

立:lì 1、<动>站立;站着。《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动>停立;停止。《陌上桑》:『五马立踟蹰。』3、<动>竖立;耸立。《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4、<动>设立;建立;制定。《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动使动>使……立。《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5、<动>存在;生存。《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6、<动>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陈涉世家》:『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7、<副>立刻;马上。《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足:《酉集中·足字部》(古文)疋《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动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讇而足。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

鼎:《亥集下·鼎字部》(古文)鼑《唐韵》《集韵》《韵会》□都挺切,音顶。《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传·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郑注》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又《周易卦名》巽下离上之卦。又《正韵》鼎,当也。又方也。《前汉·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又鼎鼎,大舒也。《礼·檀弓》丧事鼎鼎尔,则小人。〈疏〉形体宽慢也。又周鼎,星名。见《步天歌》。又湖名。《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於荆山,后世因名其处为鼎湖。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又城门名。《后汉·郡国志》雒阳东城曰鼎门。〈注〉九鼎所后入。又维舟曰鼎。《扬子·方言》维之谓之鼎。又官名。《前汉·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又姓。未将鼎澧。又人名。《西京亲记》鼎,匡衡小名也。又《前汉·匡衡传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状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无说诗匡鼎来。〈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按服虔注误。又《前汉·贾捐之传》捐之复短石显。杨兴曰:显鼎贵。〈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贵矣。鼎音钉。师古曰:读如字。又叶他经切,音汀。《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雷霆。名藏於山经,形镂於夏鼎。考证:(《周礼·天官·膳夫》王旦举。)谨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伪。谨照原文改为王日一举。

立:《午集下·立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说文》立,住也。《释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广韵》立,行立。《礼·曲礼》立必正方。又成也。《礼·冠义》而后礼义立。又坚也。《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论语》三十而立。又树立也。《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书·牧誓》立尔矛。《周礼·天官》建其牧,立其监。《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又存立也。《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又速意也。《史记·平原君传》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又直起也。《前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张翥诗》蝃蝀下饮湖水立。又《赵孟頫[音fǔ]诗》骥闻秋风双耳立。又赤立。《宋史·乔行□传》百姓多垂罄之宝,州县多赤立之帑。又阙立。《张衡·周天大象赋》阙立拟乎两观,水府司乎百川。又立政,尚书篇名,周公作。又车名。《后汉·舆服志》有立车。又与粒通。《诗·周颂》立我烝民。〈笺〉立,当作粒。又姓。汉有贤人立如子,唐有长兴令立述。又于贵切。同位。《石经春秋》公即位,作公即立。《周礼·春官》小宗伯掌神位。〈注〉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古者立位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