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二面

三头二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二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tóu èr miàn
成语简拼
STEM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三頭二面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玩弄两面手法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三头两面、两面三刀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兵兵写不出成语“三头二面”的拼音。

(2)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三头二面”几个大字。

(3)成语三头二面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4)简奶奶给她的小外甥讲了“三头二面”的历史典故

(5)金江镇中学的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头二面”。

(6)小奎不会写成语“三头二面”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李商隐《杂篡·愚昧》:『三头二面趋奉人。』

分字解释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头:、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尺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接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有准头;尝了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留头;梳头;平头;分头。(3)(头儿)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头儿)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呀!(5)(头儿)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儿)头目。(7)(头儿)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用在数量词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头趟;头一遍;头半本;头几个;头三天(=前面的三天)。(11)<方>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时间在先的:头年(=去年或上一年);头天(上一天);头两年(=去年和前年,或某年以前的两年);头三天(=昨天、前天和大前天,或某天以前的三天)。(12)临;接近:头五点就得动身;头鸡叫我就起来了;头吃饭要洗手。(13)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表示约数,兼表数目不大:十头八块;三头五百。(11)量词。a)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一头牛;两头驴。b)用于蒜:一头蒜。

二:èr(1)数目,一加一后所得。『二』和『两』用法上的分别,参看『两』。(2)两样:不二价。

面:miàn 1、<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2、<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3、<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面皆楚歌。』5、<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6、<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面。』[面壁] (1)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2)佛教指修行。[面墙] 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面首] 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头:《戌集下·页字部》《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音投。《说文》首也。《礼·玉藻》头容直。《释名》头,独也,於体高而独也。又古者谓一人为一头。《春秋元命苞》十纪,其一曰九头纪,即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仪礼·士相见礼》贽,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注〉头,阳也。〈疏〉执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杀之。虽死犹尚左,以从阳也。又人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注〉竖,小吏,名头须。又药名。《本草纲目》百头,贯衆[音zhòng]也。一名鸱头。《陶弘景曰》叶似大蕨,毛芒似老鸱头。又《唐韵》《正韵》古音徒。《古诗》东方千余骑,夫壻居上头。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延寿·鲁灵光殿赋》上纪开辟,邃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又与兜通。《山海经》讙头国。〈注〉讙兜,尧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国。考证:(《广韵》《正韵》古音徒。)谨按广韵正韵无此音。查系唐韵正文。今改广韵正韵为唐韵正韵。

二:《子集上·二字部》(古文)弍《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而至切,音樲。地数之始,即偶之两画而变之也。《易·系辞》分而为二,以象两。《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注〉谓兼二职。《荀子·议兵篇》权出於一者强,权出於二者弱。《史记·韩信传》功无二於天下。《前汉·严助传》诏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又巽二,风神名。又古货布文帝字。见《六书略》。□字上下画均齐。上画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长作二字,非。贰。□□□二。考证:(《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供二招大罪也。)谨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面:《戌集中·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弥箭切,音偭。《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象人面形。《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又见也。《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仪礼·聘礼》□者出请事,賔面如觌币。〈注〉面,亦见也。《周礼·秋官·司仪》私面。〈注〉私觌也。又向也。《书·周官》不学墙面。〈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礼·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犹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又《广韵》前也。《仪礼·士冠礼》覆之面叶。〈注〉面,前也。又《韵会》方面,当四方之一面也。《书·顾命》大辂在賔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势。〈注〉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韵会》相背曰面。《史记·项羽纪》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视也。《前汉·项羽传注》师古曰:如淳说非也。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又《前汉·张敞传》自以便面拊马。〈注〉师古曰:便面,扇之类也。亦曰屛面。考证:(《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自)谨照原文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