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成语简拼
SSLCZSSJ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胡胡写不出成语“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拼音。

(3)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几个大字。

(4)平坦镇二中的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5)戚爷爷给他的小外甥和孙女讲了“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历史典故

(6)小媚不会写成语“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最后一个字。

(7)前往商水县大武乡第二初级中学之前,一辉叔叔给茜丹和钰翠讲解了『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明帝暴病而死,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朝廷十分震惊。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派人登楼观察,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说王敬则来了,假装要走。有人告诉王敬则,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

分字解释

上计

上计:[shàngjì] 见『上策』。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六:、1、liù数目,五加一后所得。2、liù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lù(1)六安,山名;又县名,都在安徽。(2)六合,县名,在江苏。

策:cè 1、<名>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马说》:『执策而临之。』2、<动>鞭打;鞭策。《马说》:『策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3、<名>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策。』4、<动>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5、<名>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策映长明灯读之。』6、<动>记录;登记。《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7、<名>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8、<名>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策》。《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策》。』9、<名>计策;计谋。《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策名] 指出仕做官。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策汉室,死归其正。』[策士] 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策,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策问] 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也称『对策』。《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选补郎吏。』

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是:shì 1、<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代>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3、<形>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4、<动>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计:jì 1、<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名>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计……以廉称。』[又] <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计于季氏。』3、<动>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4、<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5、<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六:《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竹切《正韵》卢谷切,□音陆。《说文》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玉篇》数也。《增韵》三两为六,老阴数也。又国名。《左传·文五年》楚人灭六。《史记·黥布传》布者,六人也。〈注〉索隐曰: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苏林曰:今为六安也。又叶录直切,音近力。《前汉·西域叙传》总统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贡,各以其职。

策:《未集上·竹字部》《广韵》楚革切《集韵》《韵会》测革切《正韵》耻格切,□音□。《仪礼注》策,□也。《蔡邕·独断》策者,□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单执一札,谓之为□。连编诸□,乃名为策。凡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礼·曲礼》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通考》汉制,取士作□策难问,试者投射答之,谓之射策。若录政化得失显问,谓之对策。又策书。《释名》策书敎令于上,所以驱策诸下也。《左传·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又筹也,谋也。《史记·袁盎传》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又蓍也。《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注〉策,神蓍也。黄帝得蓍,因以推算历数,逆知节气与日辰之将来也。又竹名。《左思·吴都赋》策簩有丛。《吴筠·竹赋》尔其衆[音zhòng]汇非一,则有策簩筋曼。又马箠。《礼·曲礼》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左传·文十三年》晋士会行,绕朝赠之以策。〈注〉策,马挝。又策马曰策。《左传·哀十一年》清之战,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又天策,星名。《左传·僖五年》童谣云:鹑之贲贲,天策焞焞。〈注〉天策,傅说星。又金策,锡杖也,见《诗韵辑略》。又小也。《扬子·方言》木细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洌水之间谓之策。又策策,落叶声。《韩愈诗》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又警策。《陆机·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马因策而行疾,喻文资片语而理明。以一言入衆[音zhòng]辞中,若策之警马也。又刺也。《扬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策。又姓。明有策敏、策□。又《集韵》一曰小箕。《篇海》亦作筴、□。俗作□、筞,误。

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是:《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承纸切《集韵》《韵会》上纸切,□音姼。《说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释名》是,嗜也,人嗜乐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疎、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见是而无闷。〈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吴有是仪,唐有是光。又《集韵》田黎切,音题。《公羊传·僖十六年》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注〉是,月边也。鲁人语也。《释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与氏通。《前汉·地理志》氏为庄公。〈注〉氏,与是同。古通用。又《韵补》叶市之切。《蔡邕·释诲》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局而蹐之。

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计:《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古诣切《集韵》《韵会》《正韵》吉诣切,□音继。《说文》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数。会意。《左传·昭三十二年》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礼·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注〉书谓六书,计谓九数。《周礼·天官》小宰以六计弊羣吏之治。〈注〉弊,断也。〈疏〉六计,谓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为本,计其功过多少而听断之也。又《司会注》司会,主天下之大计。〈疏〉日计曰成,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史记·平准书》桑弘羊以计算用事。又《玉篇》谋也。《广韵》筹策也。《史记·项羽纪》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又《淮阴侯传》计者,事之机也。又计簿。《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逸奔郈,鲂假使为贾正焉,计于季氏。〈注〉送计簿于季氏。《前汉·武帝纪》受计于甘泉宫。〈注〉受郡国所上计簿,若今之诸州计帐也。又计偕。《前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注〉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也。又官名。《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师古注》专主计籍。《唐书·百官志》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给衣服、饮食、薪炭。又神名。《山海经》东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龙首,恒游於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有计斤县。《师古曰》即左传所谓介根也。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剑南道有计州。又姓。越有计然,后汉有计子勳。又《集韵》吉屑切,音结。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