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五鼎

三牲五鼎,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三牲五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注音
ㄙㄢ ㄕㄥ ㄨˇ ㄉㄧㄥˇ
成语简拼
SSW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三牲五鼎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食物美好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三牲五鼎→鼎铛玉石→石烂江枯→枯木再生→生拉活扯→扯鼓夺旗→旗帜鲜明→明火执杖→杖履纵横→横行逆施→施号发令→令人捧腹→腹有鳞甲→甲冠天下→下气怡声→声势熏灼→灼艾分痛→痛湔宿垢→垢面蓬头→头上安头→头焦额烂→烂若披掌→掌上明珠→珠圆玉润→润屋润身

2、三牲五鼎→鼎足而三→三命而俯→俯仰由人→人一己百→百折不回→回味无穷→穷极无聊→聊以自慰→慰情胜无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三牲五鼎,止不住短叹长吁。▲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

成语造句

(1)成语「三牲五鼎」是一个联合式成语。

(2)董塘二中的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牲五鼎”。

(3)虎虎写不出成语“三牲五鼎”的拼音。

(4)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三牲五鼎”几个大字。

(5)小建不会写成语“三牲五鼎”的最后一个字。

(6)智达大哥哥给七雨和比婉讲了“三牲五鼎”的典故。

(7)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三牲五鼎,止不住短叹长吁。见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

(8)当即遥向江南风云庄,供立云太公神位,三牲五鼎,虔备香烛,父女二人位叩祭奠,真所谓如丧考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分字解释

三牲

三牲:[sān-shēng] 古时祭祀用的供品,分大三牲(猪、牛、羊)和小三牲(鸡、鸭、鱼)两种。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牲:shēng(1)家畜:牲口;牲畜。(2)古代祭神用的牛、羊、猪等:献牲。

五:1、wǔ数目,四加一后所得。2、wǔ我国民族音乐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鼎:dǐng 1、<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2、<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4、<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5、<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鼎贵。』[鼎鼎] (1)蹉跎。(2)盛大。[鼎甲] 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食] 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牲:《巳集下·牛字部》《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生。《说文》牛全完。从牛,生声。《易·萃卦》用大牲吉。《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牷牲用。〈传〉色纯白曰牺,体完曰牷,牛羊豕曰牲,器实曰用。〈疏〉经传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周礼·天官·膳夫》膳用六牲。〈注〉马牛羊豕犬鸡也。又《庖人注》六畜,六牲也。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春秋·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从,乃免牲。《左传》牛卜日曰牲。〈注〉既得吉日,则牛改名曰牲。又叶仓经切。《班固·东都赋》荐三牺,效五牲。礼神只,怀百灵。◎按周礼秋官典客云:上公牲三十有六。注云:牲当为腥,声之误也。释文依注音星,盖周礼本当作腥,误作牲。郑注明言其误。正韵引此,另音星,非是。考证:(《班固·东都赋》荐三牺,效五牲。体神只,怀百灵。)谨照原文体改礼。

五:《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韵会》疑古切《集韵》《正韵》阮古切,□音午。《增韵》中数也。《易·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书·武成》列爵惟五。《诗·鄘风》良马五之。又格五。《后汉·梁冀传》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注〉行棊相塞谓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音chéng]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又《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又十五夜曰三五。《谢灵运诗》期在三五夕。《崔曙诗》秒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又姓。汉五京。又第五,五鹿,皆复姓。崔曙《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鼎:《亥集下·鼎字部》(古文)鼑《唐韵》《集韵》《韵会》□都挺切,音顶。《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传·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郑注》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又《周易卦名》巽下离上之卦。又《正韵》鼎,当也。又方也。《前汉·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又鼎鼎,大舒也。《礼·檀弓》丧事鼎鼎尔,则小人。〈疏〉形体宽慢也。又周鼎,星名。见《步天歌》。又湖名。《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於荆山,后世因名其处为鼎湖。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又城门名。《后汉·郡国志》雒阳东城曰鼎门。〈注〉九鼎所后入。又维舟曰鼎。《扬子·方言》维之谓之鼎。又官名。《前汉·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又姓。未将鼎澧。又人名。《西京亲记》鼎,匡衡小名也。又《前汉·匡衡传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状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无说诗匡鼎来。〈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按服虔注误。又《前汉·贾捐之传》捐之复短石显。杨兴曰:显鼎贵。〈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贵矣。鼎音钉。师古曰:读如字。又叶他经切,音汀。《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雷霆。名藏於山经,形镂於夏鼎。考证:(《周礼·天官·膳夫》王旦举。)谨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伪。谨照原文改为王日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