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棕腹鸫的图片

棕腹鸫(学名:Turdus rufiventris,英文名:Rufous-bellied Thrush)是鸫科鸫属的鸟类。它们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及东南大部分地区(由马拉尼昂州向南至里奥格兰德州)、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及阿根廷北部。它是跨越巴西东南大部分区域最为普遍的鸟类之一。自1966年起,棕腹鸫成为圣保罗州的州鸟。它还被推选为巴西的国鸟,2002年被正式选定。

中文学名:棕腹鸫

拉丁学名:Turdus rufiventris

英文俗名:Rufous-bellied Thrush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南美洲 : e, s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腹鸫 棕腹鸫

棕腹鸫以其独特的红橙色下体而命名。该物种长达25厘米,重达68克(雄性)或78克(雌性),而雄性重约59克或雌性64克则是较为普遍的。相当显著的体重差异,和可能人们预期的相反,雌鸟并非较大,只是丰润些;它们的踝骨实际上比雄性部位的平均值略短一点。

生活习性

棕腹鸫 棕腹鸫

棕腹鸫是一种杂食鸟类。其食物主要包括果实和节肢动物,有时可以看到它成群混合觅食,与许多的其它鸟类穿过丛林灌木。有人曾观察到这种鸟为了食物与一只常见的狨猴争执不休,在大树下的灌木丛中让一队军蚁闹翻脸,但这是在枯水季节时而果实稀少的情况下。

生长繁殖

棕腹鸫 棕腹鸫

它们建筑开放式杯状的巢窝,有时恰巧在森林地面上,有时在20多米高的树上筑巢,而常见到的是离地面4-5米的地方。在阿根廷西北部的高温湿润地区,从10月到来年3月的雨季出现筑巢现象,在11月至12月期间大部分棕腹鸫在繁殖。生2-3只蛋,每只估量大约长27-28厘米,最宽20厘米,重5.7-5.9克。孵化期为12-13日,幼仔需要一段时间直到长出羽毛才破壳而出。雌鸟独自孵化,在巢里花费相当大的时间。而刚孵化出的雏鸟则是被双亲照料;直到羽毛能长出时,幼鸟每5-7分钟需要喂食一次。

保护现状

棕腹鸫 棕腹鸫

捕掠可能是一窝雏鸟失散的主要原因;在安地斯山脉南部,这种情况在雏鸟安顿下来的时候比孵化时就被尤其高度的关注。这种常见而又遍布的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视为非濒临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