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anfeizi 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集。《汉书·艺文志》著录 55篇,与今本的篇数相同。 《韩非子》以宋乾道年间的刻本为最古,原刻本已不存。明代
[拼音]:Keluoqi-Kelinwude biaoxianshuo [外文]:expressionist esthetics of B.Croce and R.G. Colling wood 20世纪初,由意大利美学家B.克罗齐提出,被英国
[拼音]:Dui Dika'er〈Chensi〉de Jienan [外文]:disquisitiones Anticartesianae 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P.伽森狄的主要著作。该书从唯物主义和经验论观点
[拼音]:sanliang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对立面及其统一关系的范畴。 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正蒙·参两》对这对范畴作了明确的阐述。“参两”来源于《周易·说卦》:
[拼音]:jiben lizi [外文]:elementary particles 介于原子和层子之间的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 人类直到20世纪初,还以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后来,
[拼音]:xinjing 佛教用语。通常有两种含意: (1)原来如此的,即心性本净,“真如”之心,本来“清净”; (2)经过努力,恢复得来的,即本净之心,为烦恼妄
[拼音]:xing ji li 中国程朱理学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由程颐提出而为朱熹所发挥。程颐认为,理就是天,它赋予人即为性。其性存于人而有形者即为心。所谓有形之
[拼音]:fenxi zhexue [外文]:analytic philosophy 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或思潮。主要包括逻辑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见日常语言哲
[拼音]:Bo Gu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
[拼音]:Fanjing [外文]:Brahma-sūtra 又名《吠檀多经》、《广博经》。“吠檀多”的意思是“吠陀的终结”,特指奥义书而言。《梵经》是对奥义书哲学的继承和
[拼音]:Sulian Shehuizhuyi jingji Wenti [外文]:Экономиле婜кие воп孠о婜ы 婜оциализма в 婛婛婛孞 斯大林就1951年11月苏联共产
[拼音]:ziran lishi guocheng [外文]:historical process of nature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客观性的科学表述。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尽管有人的有
[拼音]:tongyilü [外文]:law of identity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通常表述为A是A。在传统逻辑里,同一律首先是作为事物的规律提出来的,其意是任一事物是什
[拼音]:Yishulun [外文]:尭то такое и婜ку婜婜тво 俄国著名作家、艺术家Л.Н.托尔斯泰(1828~1910)从地主贵族世界观转变到宗法式农民世界观后
[拼音]:feituo [外文]:Veda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历史文献,是对神的颂歌和祷文。意译“明论”。 吠陀文献 吠陀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吠陀是指4部最古的吠陀本集,
[拼音]:Erchengji 中国北宋程颢、程颐全部著作的汇集。近代学者王孝鱼以清代涂宗瀛所校《二程全书》为底本,参照明清其他刻本,经校勘、标点,由中华书局于198
[拼音]:shangxian 中国战国初期墨子关于用人的政治主张。《墨子·尚贤》上、中、下三篇阐述了这一观点。墨子从治国安民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尚贤”是“为政之
[拼音]:zhibian [外文]:qualitative change 同量变相对,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又称突变。 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
[拼音]:Liening zhexue sixiang [外文]: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V.I. Lenin 列宁在概括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以及19世
[拼音]:Konghai [外文]:Kukai (774~835)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名僧,日本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开山祖师,佛教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生于赞岐国(今香川县)多度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