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薯类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浏览

薯类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各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0公斤块根或块茎,约需吸收氮(N)4~6公斤,磷(P2O5)2~3公斤,钾(K2O)为10.5公斤,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2.5:1:4.5。这一规律可作为计算一定产量水平下经济施肥量的理论依据。

  薯类作物需肥的动态变化规律是:在生长前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对养分的需求较少,在生长前30~40天吸收的营养物质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以后随植株生长量的增加,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多,至块根、块茎膨大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高峰,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生长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

  根据上述需肥规律,薯类作物施肥应重点分配在前中期,后期酌情施用。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苗期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并注意配合钾肥和磷肥,同时要早追施,一方面可培育壮秧壮苗,另一方面肥料的增产作用也较大,并为中后期生长及产量形成打好基础。在生长中期,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加大,必须及时补充氮、磷、钾养分,满足植株生长发育对养分的最大需求,此时肥料的增产作用最大,经济效益最高,是薯类作物最重要的施肥时期。一般应在块根或块茎开始膨大前追施,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60%~70%。生长后期,植株的营养由氮素代谢为主转向碳素代谢为主,这一时期施肥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既要防止脱肥早衰,又要防止贪青徒长,可酌情追施少量氮、磷肥料,也可以进行根外喷肥,这些措施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