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土壤养分钾的转化特征,促进钾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

浏览

土壤中既存在自由态K+向吸附态和固定态钾的转化,也存在由固定态钾向自由态K+的转化,从钾肥施用的角度看,后一转化过程显然更为重要。

  具体地看,土壤养分钾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矿物态钾的风化。含钾矿物的风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缓慢的分解过程,是补充土壤中有效态钾的基本来源。

  ②交换性钾的吸附与交换。K+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一价阳离子,它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也易被其他阳离子交换而释放出K+。可交换出的K+是土壤速效钾的基本组成部分。

  ③土壤钾素的耗竭。钾素耗竭是指在没有外来钾源补充情况下,土壤中对作物有效的钾不断地被作物所吸收,或被连续提取,导致潜在的缓效态钾不断转化成有效钾素,使土壤钾库中的钾量渐渐减少,形成耗竭。

  由于当季作物的吸钾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速效钾的供应量,若土壤中速效钾的供应量低于作物的需要量,或由于钾肥等钾素补充长期不足,多季作物连续吸钾,使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降,缓效钾不断转化释放,就会形成对潜在钾素释放的越来越多的依赖。因此,土壤钾素耗竭的快慢或抗耗竭的能力,是不同土壤钾素供应能力的主要标志。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氮素施用量的增加,钾肥的效果也会相应地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供钾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随施肥量(主要是氮素)的提高,钾肥的效应日益明显。钾肥的效应还与有机肥的施用水平,特别是秸秆的还田量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农作物的收获部分(种子、果实)常携出较少比例的钾,大部分由作物吸收入体内的钾留在秸秆中,如禾本科粮食作物,其籽粒与秸秆中钾的比例约为20%:80%。这些秸秆不论直接还田还是经腐熟后以有机肥形态施用,都是补充土壤钾素的重要来源。因此,有机肥施用量大,占的比例高,钾肥的效应常不明显;反之,如果长期缺乏有机肥补充,土壤钾素消耗快,则钾肥的效应也会提高。

  要提高钾肥的效应,还须注意合理的施用方法。如适当深施,干旱地区施钾与灌水相结合等。同时必须注意的是,钾肥要充分发挥肥效,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土壤水分即湿润条件,并能与作物根系有较多的接触。因而,将钾肥深施至作物根系的吸收层,依赖较稳定的土壤水分含量,保持K+的活性,减少因干湿交替引起的固定,增加吸收根系与K+的接触,就能明显地提高钾肥的肥效。

  此外,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的肥料品种搭配,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等,都将直接影响钾肥的效果,均需在钾肥施用时予以全面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