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收获机的使用

浏览

正确地使用玉米籽粒收获机,可以充分发挥收获机的效能,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对于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完成收获任务,有重大作用。

1 调整

在收获前应根据具体地块的实际情况对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切割器

割台切割器对收割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动刀片和护刃器之间的间隙,应在0.1-0.5mm之间。如果不对,可用榔头轻轻敲打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动刀片应滑动自如。根据玉米的长势,调整搅龙叶片与割台底板之间的间隙。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般玉米长势,间隙应为15-20mm;玉米棵稀矮长势,间隙应为10-15mm;玉米棵高大稠密长势,间隙应为20-30mm。

调整时,先将割台两侧壁上的搅龙固定螺母松开,再将割台侧壁上的搅龙伸缩调节螺母松开,转动调节螺母,使搅龙升起或降落。按需要调整搅龙叶片和底板之间隙。调整后拧紧搅龙固定螺母即可。

3 伸缩齿

伸缩齿与割台底板的间隙应为10-15mm,对长势稀矮的玉米,可调整为不低于6mm。对长势高粗稠密的玉米,应使伸缩齿前方伸出量加大,有利于抓取作物,避免缠挂。调节伸缩齿与割台底板间隙时,应先松开调整螺母,移动伸缩齿调节手柄,即可改变伸缩齿与底板间隙。将手柄往上移动间隙变小;将手柄往下移动间隙变大。调整完后,必须将调整螺母牢固拧紧,防止脱落打坏机体。

4 输送槽

倾斜输送槽的链耙将作物送入滚筒室内,正常的链耙与底板之间的间隙为20mm。链耙在割台内部,其间隙不易观察,我们可通过手试进行测量。测量时,先打开输送槽观察口,将链耙中部上提起,高度在5cm左右为宜。如不到标准应及时调整。调整时,应先松开输送槽螺母,然后再拧转输送槽调整螺母,以达到涨紧要求,调整后的链耙紧度必须适当,不允许涨得过紧。调整链耙后必须拧紧调整螺母。最后应盖上输送槽观察口,拧紧螺母。

5 磨合

新购置的玉米籽粒收获机在收获前,必须进行磨合。磨合可以使零件获得合适的配合间隙,及时发现装配故障。磨合首先是整机原地空转磨合。磨合时,启动柴油机,空转运行10分钟。开启割台,检查割台各个部件转动是否正常。缓慢升降割台,仔细检查升降系统工作是否准确、可靠。

整机空转磨合后,进行行走磨合。行走磨合前,仔细检查、清理玉米籽粒收获机的内部。用手转动中间轴右侧的带轮,看看有无卡滞现象。正常情况下,应该运转自如。行走磨合时,从低档到高档,从前进挡到后退挡,逐步进行磨合。行驶20-30分钟后停车检查。应检查的项目有:左、右边链传动有无过热及其他异常情况,各个传动链条是否符合张紧规定,轮胎气压是否充足,所有紧固件是否松动。行走磨合后进行带负荷磨合,也就是试割。试割应在收获作业的第一天进行,选择在地势较平坦、草少、成熟度一致、无倒伏、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开始以小喂入量低速行驶,逐渐加大负荷,直到额定喂入量。应该强调无论喂入量多少,柴油机均应在额定转速下全速工作。在试割过程中应及时、合理调整各工作部件,使之达到良好的作业状态。

6 选择收获时机

磨合调整过后,我们就可以收获了。但是,使用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收获,对玉米的成熟度有一定的要求。收获过早,玉米损失率、破碎率和含杂率高,损失严重。

玉米收获的时候分三个阶段,一个是早熟期和正熟期和晚熟期。看到这个属于早熟期,早熟期的这个现象是果穗的外皮干黄,但是叶和秆都是青绿的时候为早熟期,果穗和整个茎秆叶片的干黄属于正熟期,果穗下垂就为晚熟期了。玉米籽粒收获机在正熟期和晚熟期效果比较好。

这里还应特别注意,玉米正熟期后,再晚收10-15天,有利于增收,可提高10%的产量。严禁收获裸穗含水率大于25%的玉米。

7 运行

每班使用前,应对收获机进行认真检查,向上一班驾驶员了解收获机的使用情况,按要求进行技术保养。安全和操纵标志,必须严格执行。起步时,先解除手刹的制动状态。根据用户要求和作业负荷情况,调整割台高度。一般情况下,割台高度不应低于12cm。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地作业、不影响下茬种植为标准。在收获作业时,应选取慢一档或快一档,行驶速度应在每小时1.53km-5.47km,并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速度不可过快,防止收获机超负荷运转,损坏动力输出轴。

玉米籽粒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柴油机油门必须保持在额定位置。当通过田埂或地头时,应该升起割台,并且避免急转弯。注意,玉米籽粒收获机作业时,要求横向坡度不应大于8度,纵向坡度不应大于25度。

卸粮时,将卸粮搅龙筒放下,下压卸粮离合器操纵杆,进行卸粮。卸粮后上提操纵杆。卸粮完毕时,应将卸粮搅龙筒收回运输位置固定。卸粮时,应注意,两机间距必须大于40cm。停车时,必须将割台放落地面,将所有操纵装置放至空挡位置或中间位置,应将手刹固定。

8 收获方法

玉米子粒收获机常用的收获方法有:梭型法、向心法和套收法。

8.1 梭型法

机组沿田地一侧开始收获,收完一个行程后,在地头转弯进入下一行程,一行紧接一行。这种收获方法优点是不受地块宽度限制,地块区划简单,行走方法容易掌握。其缺点是地头转弯频繁,地头需要流出要较宽的距离。

8.2 向心法

机组从地块一侧进入,由外向内绕行,一直收到地块中间。其优点是行走路线简单,地头宽度小,其缺点是需要根据收获机组的工作幅宽精确计算,否则容易造成漏收。

8.3 套收法

将地块分成偶数等宽的若干区域,机组从地块一侧进入,收到地头后,到另一区的一侧返回,依次收完整个地块。这种收获方法适合于区域长度较短的地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