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作红薯栽培技术要点

浏览

玉米间作红薯,一是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三是能增加耕地生产系统内的抗逆性,提高农业避灾减灾能力。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套种规格

  1.幅带5.4尺,移栽两行玉米,行距1.8—2尺,株距0.6—0.7尺,每亩种植3200—3700株,大行3.4—3.6尺,起垄套种两行红薯,行距1—1.2尺,塘距0.7—0.8尺,亩植2800—3200塘。

  2.幅带2.8尺,移栽一行玉米,株距0.6—0.7尺,亩移栽玉米3100—3500株,套种一行红薯,塘距0.7—0.8尺,亩植2700—3100塘。

  (二)选育良种

  在该种植模式中都应选择高产、优质、且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玉米选用大单1号、墨23、扎单202、东单60、盛玉9号等中熟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红薯选用徐薯18、南薯88等短蔓高产型品种。

  (三)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耕深20—30厘米。对土壤肥力高,耕层厚,基肥施用量大,可适当深耕;反之宜浅,以免翻起生土层。

  一般粘土、壤土可稍深些,沙土可浅耕。整地要求细碎,平整,沟渠畅通。

  施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亩施1500—2000公斤,配合施用肥效慢的化肥,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或者碳酸氢铵40公斤,缺锌土壤(土壤有效锌小于0.5毫克每公斤),每亩需施0.5公斤硫酸锌作基肥,并配合整地时一次施入。

  (四)茬口安排

  玉米采用方块或营养袋育苗移栽,3月上中旬育苗,3月底4月初移栽。红薯3月底4月初育苗,5月中下旬栽插。亩施磷肥20公斤、硫酸钾30公斤或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做红薯底肥,结合玉米中耕起垄栽插红薯苗。

  (五)培管措施

  1.玉米培管

  玉米的田间培管主要应抓好施肥和病虫防治两项工作。

  一是早施壮秆肥。即在5叶期每亩用尿素10kg或碳铵25kg,打穴深施并覆土盖肥。

  二是重施穗肥。当叶龄指数达到50—55%时,即大喇叭口期(一般早熟品种8叶全展、中迟熟品种9叶全展)时,开沟或打穴深施尿素每亩20kg或碳铵50kg,并随即覆土盖肥。

  三是补施粒肥。在抽雄期,选晴天上午9—11时,或下午4时以后,每亩用50g谷粒饱兑水40kg喷施顶部叶片,壮籽防早衰。

  四是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玉米螟、蚜虫和纹枯病,其方法是在大喇叭口期,当5—10%的玉米植株心叶出现小孔花叶时,每亩用35%赛丹ECl50ml拌干细沙3kg点心叶防治玉米螟,每亩用杀虫双200g加井岗霉素粉剂2小包(水剂200g)兑水60kg喷雾防治蚜虫及纹枯病。

  2.红薯培管

  红薯田间培管的主要工作:一是查苗补蔸。栽插后一个星期即应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插,补后浇水、遮阴,促进早成活,活蔸后追施“偏心肥”,促使小苗快发,平衡生长。

  二是中耕培土,栽插后二个星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清除杂草,疏通土沟,在封垄前结束中耕。中耕的深度要酌情而定,原则是早期宜深,后期宜浅。每次中耕都要结合培土,特别对被雨水冲刷的薯垄要重新壅土,以利于根系伸展,防止露薯。

  三是合理施肥。重施钾肥,适量施用氮、磷肥,在强化有机肥作基肥的前提下,一般每亩用尿素2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40kg。

  (六)适时采收

  玉米植株苞叶变黄,干枯松弛,玉米籽粒形成黑层(将玉米籽粒从果穗拨下,成熟籽粒基部形成一层黑层)时,为适宜采收期。过早、过迟采收均影响产量。

  红薯采收过早,会显著降低块根的产量;收获过晚,块根会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贮藏性大大降低,切干率下降。

  一般在地温18℃开始收获,在枯霜前收获完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