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精细整地

浏览

1、耕深及有无重耕或漏耕。玉米标准化耕作措施包含对土壤作用深度的指标,如翻耕深度、播前耙地、开沟深度等。这些指标与玉米出苗、根系发育等有密切关系,是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检查深度可在作业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作业完成后,沿农田对角线逐点检查。

  有无重耕和漏耕可以由作业机工作幅宽与实际作业幅宽求得。重耕会造成地面不平,降低工效,增加能耗;漏耕则会使玉米出苗不齐、生长不匀,增加田间管理的难度。生产中如果出现大面积耕作深度不够和漏耕,则需返工。

  2、地面平整度。地面平整度是指地块内不能有高包、洼坑脊沟存在,否则会引起农田内水分再分配,导致一块田地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状况出现显著差异。尤其对灌溉农区和盐碱土壤,平整度更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土地平整度检查,必须从犁地作业开始把关,如正确开犁、耕深一致、没有重耕和漏耕等。辅助作业的平地效果只有在基本作业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碎土程度。要求土壤碎散到一定程度,即绵而不细。理想的土壤团块大小应该是既没有比0.5-1毫米小得多的土块,也没有比5-6毫米大得多的土块。因为微细的土粒将堵塞孔隙,而大土块会影响种子与土粒紧密接触吸收水分,还会阻碍幼苗出土。

  土壤碎散程度,间接反映水分状况。在过湿或过干的情况下耕作是造成大土块的原因,出现这一情况,说明土壤水分已被大量损失,所以检查碎土状况的同时要检查耕层墒情。

  检查耕作后的碎土程度,通常是以每平方米地面上出现某一直径的土块数为指标。同时也要检查在耕层内纵向分布的土块,这些土块的存在是造成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

  在过干时耕作所造成的土块,只有等待降雨和灌溉后去消除它们,过湿时耕作所造成的土块,如耕后水分合适,应及时用表土耕作措施将土块破碎。

  经伏耕晒垡和秋耕冻土作用的土块,有利于耕层的熟化。因此,土块的多少和大小不作为检查的内容,这些土块经干湿和冻融作用,十分容易破碎。

  4、疏松度。过于紧实和过于疏松的土层均对玉米生长发育不利。检查疏松度一要抓住耕层有无中层板结,二要注意播前耕层是否过于松软。

  由于土壤过湿或多次作业,耕层中容易形成中层板结,而地表观察时,不易发现。所以疏松度的检查不能观察土表状态,而要用土壤坚实度测定仪,检查全耕层中有无板结层存在。破除中层板结的较好办法是播前全面深松耕以及玉米现行后及时中耕松土。

  播种前耕层不能太松,太松不仅使种子与土粒接触不紧,而且使播种深度不匀,幼苗不齐,甚至引起幼苗期根系接触不到土壤而受旱。播前或播后镇压可调节过松现象,一般是播前松土深度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

  5、地头地边的耕作情况。机械化生产的单位,因农具起落、机车打弯,地边地头的耕作质量常被忽视,这些地方玉米生长较差,单产较低。犁地、播种按起落线作业,并有精确的行走路线,才能改善和提高地头地边的耕作质量和玉米生长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