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的防治

浏览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

  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带菌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均降低,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尽量避免造成伤口,注意防止鸟害。玉米生长后期(7—8月份)正值雨季,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穗粒腐病的发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药剂灌心拔除病株、可疑株。玉米吐丝授粉期至玉米乳熟期继续拔除病株,彻底扫残。并将病株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在玉米生长后期实行人工剥苞叶晒籽粒措施,能有效控制田间病情的发展,注意不要扭断穗柄,以免影响籽粒灌浆。

  适度密植,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肥带菌;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等。同时秋季深翻土地,减少病原来源。实行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旱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不带菌有机肥料,减少土壤病原。药剂拌种可以减少病原的初侵染,生长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其他虫害,减少伤口侵染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