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防治技术措施

浏览

1、选择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小斑病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可选用“海禾1号、2号”、“迪卡2号”、“珍油玉9号”、“珍禾1号”、“路单8号”等品种。

  2、保健栽培控病

  适时播种。争取4月下旬开始播种,当一次性降雨达40毫米左右立即抢墒播种或抗旱播种,利用5—6月充足的光热资源。

  优化布局合理密植。优化玉米品种布局,根据玉米品种特征特性,确定适宜种植区域,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实施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打破玉米小斑病滋生环境条件。

  平衡施肥。施足底肥,重施穗肥,氮、钾肥配合施用,及时中耕、适期喷施玉米健壮素等各项促控管理措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进行轮作和间、套种,种植不同抗源品种,减少病害发生。

  3、摘除底叶,清除病残体。

  4、药剂防治。

  对于中抗至中感品种,一般要求防治3次。第一次于玉米生长进入5叶期前后,实行第一次人工摘除底叶、追肥、浅中耕浅培土、再施药防治;第二次于大喇叭口期,结合第二次人工摘除底叶,第二次追肥、深中耕高培土、再施药防治;吐丝期前后再防治一次。对重病区域感病品种或田块于灌浆期再防治一次。

  防治药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阿米西达1500—2000倍液,白克或使百功1500—2000倍、纳斯津1000倍或特富灵5000—7000倍或65%三环唑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