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锈病

浏览

中国海南省台湾省有分布,但近年来北方局部地区也有大面积发生,有向北蔓延的趋势。病原菌产生夏孢子,随风雨传播,辗转危害,病原菌不能脱离寄主植物而长期存活。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夏孢子堆。

  为害症状

  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夏孢子堆。与普通锈病不同的症状特点主要有,夏孢子堆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分布密集,很少生于叶片背面。有时叶背出现少量夏孢子堆,但仅分布于中脉及其附近。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较淡。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发病后期,在夏孢子堆附近散生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常在周围出现暗色晕圈。冬孢子堆的表皮多不破裂。

  传播途径

  病原菌产生夏孢子,随风雨传播,辗转危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株率和病叶率不断升高,由点片发生发展到普遍发病,在适宜条件下,严重度剧增,造成较大危害。高温(27℃)、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适于南方锈病发生,多发生于南方和低海拔地区。玉米南方锈菌也是专性寄生菌,病原菌不能脱离寄主植物而长期存活。夏孢子可随气流远距离传播,进行异地菌源交流。

  发病条件

  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问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据陈翠霞等接菌鉴定,自交系齐319高抗,178中抗,107和1145中感,478、9801、丹340、黄早四、黄C、鲁原92等高度感病。郑单14、掖单13、掖单12等品种感病,苏玉9号、丹玉13、苏玉1号等品种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上必须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以栽培防病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病重地区应更换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搭配使用磷钾肥。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