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不吃料怎么办?

浏览

进入10月份以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气温不断下降,鱼塘出现以下几点现象:1.吃料变慢同时在逐渐减少;2.池塘水体有的变浓有的变清;3.部分鱼塘已经开始长时间的不吃料。

原因

1.随着气温下降,鱼体活动量减少,同时水温的变化(上下水体水流动性差,容易造成返底等问题),导致摄食量的减少;

2.由于低温环境,阳光不是很充足,藻类和菌类的光合能力减弱,产氧量减少,导致水中溶氧降低。大量有机物得不到分解,有时发生倒藻现象;

3.池塘自身分解能力下降,由于8月~10月份前期大量的冰鱼饵料投喂,(特别到后期冰鱼质量明显下降)导致池底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由于改底不及时,导致有机物在池底腐烂变质,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氨氮和亚硝偏高),影响了鱼体正常生理机能;

4.人为的管理不当,造成了鱼塘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生态环境(一年中换水不超过3次~4次),同时为了增加投喂量,不惜每天使用刺激性药物,使鱼产生依赖性,一天不用刺激药物,那一天的吃料明显减少,甚至不吃,同时还导致了鱼体一旦发病,普通常规药效果减弱,必须大剂量使用抗菌消毒制剂,对鱼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建议

1.近期池塘应该更加注意池塘底部的清理,及时使用“超能粒”改善池塘底部,降解有毒有害物质;

2.经常换水(每次15—500px),保持池塘水质的鲜活性。同时低温状态应该补充大量的营养肥“藻得力”、补充低温优势藻种——“硅藻源”。均衡水中藻类菌类的平衡,提高水中的溶氧;

3.根据塘口实际情况投喂饵料,同时建议使用少量“解毒宝”+“好C-100”分解水中有机质,增强水体抗应激能力。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4.合理的投喂,健康养殖,可以用内服营养代替刺激性药物,避免鱼体因大量使用刺激性药物而导致的应激反应,合理的规避了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