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途径提高草食性鱼类养殖效益

浏览

一、改变放养模式 在确定养鱼的混养结构时,应选择以放养草鱼、鳊、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其草食性鱼类放养量可占到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并混养35%左右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这样就可以用青饲料直接喂养草食性鱼类,它们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这些鱼类的粪便肥水和繁殖浮游生物,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

二、解决饲料来源 1、利用劳力割青草、捞水草喂鱼。各种陆生青草、水草,如稻、麦和经济作物田中的杂草,以及轮叶黑藻、苦草、浮萍等水草都是鱼类的优质青饲料,可利用富余劳动力进行采集。2、合理利用“三水”。水花生、水葫芦和水浮莲,虽然鱼类不喜直接食用,但营养价值较高,可采集或利用浅水沟塘进行种植,将其打浆发酵后喂鱼。

三、加强鱼病预防 草食性鱼类尤其是草鱼,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但最大的弱点是容易生病。因此在主养草鱼的条件下,要努力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控制疫病流行。特别是在6~9月份的鱼病易发期间,一定要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