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改造、整修的注意事项

浏览

鱼塘经过一年的养鱼生产塘埂不同程度损毁、进排水口堵塞,塘底淤泥较多,造成池塘面积变小,水位变浅,塘内滋生大量病菌及有害生物,这样既不利于年渔业生产、影响鱼类健康生长。因此提醒广大水产养殖户利用秋冬季成鱼起捕销售和苗种并塘的有利时机,对鱼塘进行改造、整修、加固。具体操作有如下要点:

一、池塘改造

1、适当扩大鱼池面积,一般在6-10亩左右,使池塘受风面增大,以加速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中,提高池塘溶氧量;

2、适当增加鱼池的深度,一般在2.5米左右,有利于提高放鱼密度,同时能较好保持水质;

3池形整齐,加高加宽池梗,便于拉网等渔业生产活动,预留一定种植青绿饲料的面积;

4、鱼池形状,鱼池最好是东西走向,长和宽之比接近5:3为最佳,这样既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注水时也容易造成全池水流转,增加溶氧,同时使水面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可提高池塘水温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5、池底形状,池底以向一侧(出水口)倾斜的“龟背形”为最佳,向一侧倾斜的“平底形”次之,锅底形最 差。“龟背形”池底的优点是:a干池捕鱼时,鱼均集中在集鱼处,捕鱼和运鱼方便;b,整塘取泥方便,塘泥主要在池四周;c,拉网时便于操作鱼的捕获率高。

6 建好进排水系统

二、池塘的整修和消毒

池塘经一年的饲养,底部沉积了大量的淤泥和有机质,其分解需消耗大量氧气,将淤泥挖去一部分,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加储水量,挖去淤泥后,紧接着要施放生石灰,每亩100-120公斤,放置在塘底或淤泥中,可彻底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菌等,同时又改善了池塘底质和水体环境。清整并消毒后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冻晒后,注入新水,即可放鱼种进行养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