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尾柄病的预防与治疗

浏览

【病原】苏伯利产气单胞菌,译为温和产气单胞菌。

【症状】开始时草鱼尾柄部位鳞片脱落、发炎,进而肌肉坏死腐烂;有的鳍基充血发炎,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被破坏,鳍条散开似破扇形;严重的鱼病,尾柄肌肉腐烂或烂掉尾巴,此时鱼病往往失去平衡,头部朝上与水平垂直;有的在尾部鳞片脱落处并发水霉,在水中游动时,形似白尾。 【流行与危害】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当草鱼在鱼种幼小阶段时,因拼塘拖网,或几经运输致鱼尾部受伤,此外也因寄生虫的叮咬,很容易使鳞片皮肤造成损伤。鱼体受伤后若水体中存在有毒细菌,那么它便可趁机侵入。病菌侵入后,便在入侵部位、表皮或皮下组织内生长繁殖,从而出现炎症。而后引起正常组织变性坏死,与此同时向内和周围深处扩展,形成鳞片脱落,肌肉组织坏死,以致崩溃剥落,露出骨骼形似棍棒,最后死去。当然也有在病情较轻时便死去。 【防治方法】 (1)注意水体环境卫生和切勿使鱼体受伤,平时可经常泼洒生石灰水,以利于改善水质和杀菌。 (2)打网等操作要小心,防止鱼体机械受伤,尽置消灭寄生虫,防止寄生虫咬伤鱼体,以减少致病菌感染。 (3)病鱼转塘。对患病鱼塘进行全面彻底的药物消毒,池塘干水后,亩用生石灰150kg全池泼洒。 (4)亲鱼过塘时,将病鱼尾柄在20mg/L髙锰酸钾药液中浸5min,然后再放入池塘。 (5)肌注磺胺嘧啶钠,个体重5?10kg,每尾每次肌注磺胺嘧啶钠5ml,7天注射1次,连用3次。 (6)加强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饵料,适当投喂一些精料(如玉米、麦麸等),加强水质管理,?加深水深(至2m以上),每月至少加注新水2次;定期消毒,每月用漂白粉lmg/L全池消毒1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