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项目实施实用技术

浏览

一般情况下,每亩稻田养殖生产成鱼30— 50公斤 ,还可以促进水稻增产,这是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

(一)稻田养殖的条件与方式

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 鱼后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 大水淹没,同时要肥料(主要有机肥料)充足,而且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

稻田为作养鱼水体来看,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 体,稻田水极浅,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于水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甚大,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有时水温可高达 40℃ 。在饵料条件方面,稻田中主要是杂草和底栖动物较多。而浮游生物较少,所以稻田最适宜养殖耐浅水、高温,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等鱼类。

(二)做好养殖稻田的准备工作

1、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要达到 60cm 左右,保证坚固牢实。

2、开挖鱼沟鱼溜:渔沟的宽和深分别以 50cm —— 60 cm 为宜,鱼沟开成“ 十” 形。鱼沟也可在播种后开挖,将沟处的稻株移植在的鱼沟内壁。鱼溜可开在鱼沟的交叉处,或田的四角和稻田进水口附进,与鱼沟相通,鱼溜一般5尺见方,深80— 100cm 。

3、开好注、排水口安装拦鱼设施,注:排水口的地点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在注、排水口安装拦鱼设施。

(三)养殖稻田的鱼种放养及消毒

1:采取每亩放养0.4-0.7市斤的规格鱼种30—50市斤,品种以鲤鱼、草鱼为主,适当配罗非鱼苗种。

2:消毒。

①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清整消毒,特别是多年养鱼的冷水田、烂泥田非消毒不可。消毒药最好用生石灰,它既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还可起到调节水质、改良土壤作用。使用方法:干田亩用生石灰 50公斤 ,溶水后趁热泼洒。

②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要用药物消毒,杀灭鱼体的病菌和寄生虫,常用消毒药物有硫酸铜漂白粉高锰酸钾敌百虫、食盐等,各种药物消毒浓度,浸种时间,预防、治疗鱼病对象见下表:

鱼种消毒常用药物表

项目药名浓度ppm水温℃浸洗时间分钟可预防治疗的鱼病
硫酸铜810-15

15-20

20-30

15-20

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鱼病
漂白粉1010-15

15-20

20-30

15-20

细菌性皮肤病及烂鳃病等
硫酸铜

漂白粉

合剂

8

10

10-15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车轮虫、指环虫等鱼病
高锰酸钾20

20

20

15

10-20

20-25

10-20

25-30

20-30

10-15

1-2小时

1-2小时

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鱼病

锚头鳋病

敌百虫面碱合剂5

3

10-15三代虫、指环虫、中华鳋、鱼虱
食盐3-5%2-5分钟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

(四)日常管理:俗话说“稻田养鱼,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稻田养鱼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养鱼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重放养轻管理的倾向。养鱼稻田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巡田。要做到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傍晚检查吃食情况,检查田埂有无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有问题要及时修复。

2、清理鱼沟、鱼坑。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一段时间后容易淤积,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坑中淤泥,捞取草渣残饵,确保畅通无阻;翻耕插稻时要严防泥浆回流鱼坑中;高温季节在鱼坑上要搭遮荫棚,使鱼安全渡夏。

3、调节水位,正确处理水稻浅,与养鱼矛盾。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适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 -8厘米 ,以利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这时鱼体小,可以浅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田水逐渐加深到15 -16厘米 ,这时鱼渐长大,游动强度加大,食量增加,加深水位有利鱼生长;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要经常调整水位,一般应保持 10厘米 左右。

4、防洪抗旱。近几年来,气候异常,洪涝灾害频发,稻田养鱼首当直冲。干旱时要注意蓄水保鱼,节约用水;台风暴雨来临时要做好准备,防止田水满溢逃鱼,如果有鱼坑稻田,可把鱼集中在鱼坑中然后四周用网拦住,或者在鱼坑上面加网罩,可起到保鱼防逃作用。

5、正确处理农田施肥,施农药与养鱼的关系,严格掌握施肥、用药的种类、方法、数量和时间,处理好施肥、施药与养鱼的矛盾。

6、合理投饲。坚持“四定三看”原则,选用优质饲料,确保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以利鱼类健康生长。

7、防治敌害。稻田养鱼有鸟、鼠、蛇、野猪、水生昆虫等多种敌害,对鱼危害极大。加强敌害防治的主要方法如下:

(1)鸟类:稻田养鱼的害鸟有苍鹭、鹰、红咀鸥、翠鸟等,一般可通过人为驱赶或利用装置诱捕器捕捉。近年来,白鹭多,已成为威胁稻田养鱼安全的头号害鸟。目前,人们预防方法最理想的措施在养鱼田上空安装塑料网;其次是田中养萍,使鸟看不见鱼而达到防鸟目的。翠鸟有喜欢在高处栖息的特点,农户根据这个特点,在大田中插上木桩,再在桩上安装老鼠夹,当翠鸟站在老鼠夹上时,脚被夹住不能逃脱而被捕捉。山区农户有用此法习惯,均能达到较好效果。由于捕到翠鸟是活的,直接放回自然界它会重新回来吃鱼,最好办法将鸟放在远离农田的其它地方,可免除翠鸟危害

(2)鼠类:水稻区的主要鼠害有褐家鼠、黄毛鼠、小家鼠等,它们不但咬断稻株吃穗,而且捕食田中养殖鱼类,可用鼠药杀灭,使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3)蛇类:主要害蛇有泥蛇、银环蛇、水赤练蛇等,可用网围不让蛇类进入大田。如果进入大田,可采取人为捕捉方法杀灭。对于泥蛇来讲,也可用“灭扫利”除之,但要注意鱼安全。具体方法可在放养前用“灭扫利”进行带水清田,并注意周围田安全,以免因毒水流入将他人田鱼毒死。

(4)昆虫类:危害稻田的水生昆虫主要有水蜈蚣、田鳖、松藻虫、红娘华等,这些昆虫可用敌百虫杀灭。方法是,每方水用90%敌百虫 0.5克 泼洒。我县山区少数田还有蚂蟥这种水生昆虫,常用吸盘吸住鱼的眼睛,使鱼发炎以至眼球脱落,严重危害田鱼,影响成活率。防治方法:养鱼稻田在翻耕施肥后每亩用生石灰 50公斤 溶化成浆遍洒,并在田埂四周多洒浆水,可消灭蚂蟥、黄鳝、泥鳅等。

(五)捕捞。在水稻收割前进行捕捞,为了便于把鱼捕捞干净,又不影响水稻在排水前先要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沟,随着水流排出而捕获,如收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捞1次。

(六)稻田养鱼施农药技术

稻田养鱼后,鱼可以吃掉一些水稻田里的害虫,但不能完全代替农药治虫。稻田中病、虫、草种类多,发生情况复杂,农药使用也较为频繁。农药的不同种类,用药数量、施用方法、防治次数均将影响鱼类在稻田中生存。

1、养鱼稻田常用农药使用要求

稻田养鱼用药既要保障水稻生长安全,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又要确保养鱼安全,实现稻鱼丰收。

农业部渔业局、省、渔业局都制定了稻田养鱼技术标准。规定了农药使用要求,我县根据有关标准,结合我县稻田养鱼实际,列出养鱼稻田农药使用表。

养鱼稻田农药使用表

农药

品种

主要

防治

对象

施药量喷施

次数

(次)

收鱼距最后一次施药时间(天)
商品药量对水量

(公斤)

扑虱灵稻飞虱

稻叶蝉

24-30

克/(次、亩)

40-50≤2≥14
稻瘟灵稻瘟病24-30

毫升/(次、亩)

60-75≤2≥30
叶枯灵水稻白

叶枯病

300-400

毫升/(次、亩)

60-75≤2≥30
多菌灵稻瘟病

纹枯病

100-150

毫升/(次、亩)

100≤2≥30
井岗霉素纹枯病100-150

克/(次、亩)

75-1002不限
托布津稻瘟病50-75

克/(次、亩)

40-50≤3≥15
吡虫啉褐稻飞虱20-60

克/(次、亩)

40-50≤3≥15
Bt三化、二化螟100-350

克/(次、亩)

50-60<3≥10
龙克菌白叶枯病100-150

克/(次、亩)

40-50<3≥7
阿维菌素三、二化螟、稻纵卷叶虫50-100

毫升/(次、亩)

40-50<3≥30
杀虫双稻螟虫

纵卷叶虫

稻苞虫

200-300

毫升/(次、亩)

50-602≥30
三环唑稻瘟病75-100

克/(次、亩)

40-502≥30

2、稻田养鱼用药注意要点

(1)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施用农药。选用的农药要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严禁使用对鱼高毒的农药品种。农药剂型方面,应多选用水剂或油剂,少用或不用粉剂,养鱼稻田草食性鱼类有除草作用,因此养鱼田一般不使用除草剂。

(2)掌握农药的正常使用量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这样才能在使用农药时保证鱼类的安全。

(3)施药方法要得当。养鱼稻田在施用农药前要将田水加深至7 -10厘米 ,使用粉剂农药要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施用,以减少农药落入水中。使用水剂、乳剂农药宜在傍晚(下午四时后,夏季高温宜在下午5时以后)喷药,可减轻农药对鱼类的毒害。喷药要提倡细喷雾、弥雾,增加药液在稻株上的粘着力,减少农药淋到田水中。下雨或雷雨前不要喷洒农药,否则农药会被水冲刷进入田水中,容易导致鱼中毒。此外,还可采取以下方法避免引起鱼类药害:

①把鱼集中在鱼坑后再施农药。

②施农药时把大田进出水口打开,让水流动,先从出水口一头施起,施到中间停一下,使被污染田水流出去,再施下一半田,从中间施到进水口处结束。

③还可以采取分段、隔天及注水三结合的施药法,就是把一丘田分成两段,一段靠近进水口,一段靠近出水口,第一天先施进水口一段,把鱼赶到出水口一段;第二天再施。进水口灌水,把鱼赶到进水口去溯水,再施出水口一段,并且打开出水口放水,进水口继续灌水,估计到田水中带药的水放完为主。

(4)不要固定使用一种农药,要适时轮换以免产生病虫害的抗药性。

(5)重视秧田病虫害防治,使秧苗健康下田,减少大田防治次数,节约农药成本。

(6)提倡菜油治蚰虫。

利用菜油治蚰,我县山区有历史习惯,此法效果好。具体方法是,单季稻插后一星期,亩用油 0.5公斤 均匀地滴在稻田中,后用一个木做的“木推”将田水推动,激起的水花喷在稻株上,使稻上蚰虫落到水中被油膜粘住,成为田鱼的美食。以后每隔20天左右再除蚰1次,每次用油各 0.5公斤 ,直到水稻收割前停止。如果后期发现蚰虫多,稻行空间小“木推”发挥不了作用,可将稻行两边稻向外翻开,扩大空间,后用舀水“木勺”将含油膜田水泼在稻株上,把蚰虫淋下来,使蚰虫被油膜粘住而死,达到治蚰效果。

此法安全有效,成本不高,一般单季稻一季用油2 -2.5公斤 ,而且可提高稻米质量,增加田鱼产量,值得一试。

(7)注意人身安全。施药时不要抽烟,要穿长裤长袖衣,戴好口罩,严禁赤膊打药,打药后要洗手,不要喝酒,更不能在中午高温时打农药,以免中毒伤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