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高效养殖技术要点

浏览

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养前的准备:按常规池塘消毒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即放养前20天左右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淤泥保持在30厘米以下,连续曝晒数天,晒至龟裂状,清除塘底杂物。然后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带水清塘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也可用30克/米3漂白粉(有效氯32%)消毒。 放养前7—10天用60日筛绢网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等进入池塘,同时保持池水水深50—80厘米,在鱼塘 向阳一侧堆放发酵腐熟猪粪、牛粪或鸡粪等有机肥(每亩用量300—500千克)以培养浮游生物,保证鱼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

二、鱼种放养:北方地区常规养殖放养模式主要有:①以鲤鱼为主养品种的,亩放优质夏花鱼苗3000—4000尾,可搭配放 养花鲢夏花200—400尾、白鲢夏花600—800尾、草鱼夏花700—900尾、鲫鱼夏花400—600尾,有条件的还可套养乌鳢、鳜鱼或南方大口鲶20—50尾等:②以草鱼为主养品种的,亩放优质夏花鱼苗3000—4000尾,可搭配放 养花鲢夏花200—400尾、白鲢夏花600—800尾、鲫鱼夏花400~600尾,有条件的还可套养乌鳢、鳜鱼或南方大口鲶20—50尾等,如需套养鲤鱼,其规格应小于草鱼;③以鲫鱼为主养品种的,亩放优质夏花鱼苗4000—5000尾,可搭配放养花鲢夏花200—400尾、白鲢夏花600~800尾、武昌鱼夏花150~200尾、南方大口鲶20—30 尾,不宜选择抢食性较强的鱼类,如鲤鱼、草鱼等。

三、饵料投喂:鱼种下塘后除了以水中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食外,还要投喂少量饵料或泼洒豆浆等补充。放养初期,用鳗鱼料或黄豆粉投喂,12—20天后,可正常投饵,采用鱼种颗粒饲料(粗蛋白约25%一30%)投喂,后期改用成鱼颗粒饲料(粗蛋白约20%一25%)。

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定时(—般上午8—9时、下午3—4时,夏秋高温时可适当延后)、定点(固定投放于饵料台,—般每池设置2—4个食台)、定质(保证优质饲料,无腐败霉变等)和定量(日投饵量约为鱼体重的20%一50%)。

四、日常管理 :鱼种下塘后,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是关键。若水体的透明度大于30匣米以上,说明水体太瘦,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可选用经发酵的畜粪;若水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水质过肥,要注意添注新水或适量换水。水质的改良与调控—般采用生石灰、EM菌或底质改良剂等,每隔15—20天,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对水全池泼洒,以调节养殖水体的pH,改良水体的缓冲性能,为鱼种的快速育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鱼种下塘1周后,可用聚维酮碘或90%晶体敌百虫对水体进行消毒,间隔一天再用一次,连续使用3次,可达到较好的鱼病预防效果。此外,提高鱼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也是有效进行鱼病预防的措施之一。如口服水产专用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等,也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投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