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池塘管理技术要点

浏览

一、池塘消毒:放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后,于放养前10天进行药物消毒。池水深5—10Cm每亩用生石灰50—80千克,或用漂白粉5千克化水均匀泼洒。

二、调节好池塘水深、水质:早春、鱼塘池水不宜太深,在池塘消毒后进水0.8—1.0M左右,让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饵料生物大量繁殖。池塘消毒后5—6天,每亩施入畜粪400—500千克,培育水质,使池水变成油绿色或黄绿色,保持池水肥、活、嫩、爽。以后至4月底或5月初,随着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渐加深池水。

三、鱼病防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伤无病,游泳活泼的鱼种,放养时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用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水体消毒,每隔12—15天用生石灰溶水泼洒1次,以水深1M计每亩水面每次用新鲜生石灰15—20千克,每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M3,或90%晶体敌百虫0.2—0.5克/ M3均匀泼洒1次。禁止饲喂霉变质饲料,注意饵料消毒。池塘若施粪肥可按每1000千克加漂白粉0.25千克的比例搅匀后投施,投喂一般精、绿饲料可按每100千克加入土霉素0.15千克拌匀投喂,既消毒饲料,又能预防细菌性鱼病。食台消毒可采用漂白粉挂袋法,每袋50克,15天换1次。

四、池塘管理:自投放鱼种后每天巡塘2次,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保障鱼体安全。关键是及时发现鱼的病害,抓紧确诊、治疗,消灭敌害生物,避免损失。在运输、投放、消毒、饲喂、治病、捕捞等每个环节都应细心操作,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