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池塘水质管理是高密度养鲤的关键

浏览

高密度养鲤是近年来推广的鱼类精养模式的一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鲤鱼喜欢在水质清新、爽嫩的池塘中生活,因此要取得高密度养鲤的成功,关键是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搞好水质管理

1、保持池底淤泥的适当厚度。池底淤泥不宜过厚,因鲤鱼在生长过程中最喜欢翻掘底层淤泥,如果淤泥太厚,淤泥中的大量有机物和有害物会随鲤鱼翻掘而进入水中,从而会引起水质恶化。实践证明,养鲤池塘的淤泥厚度以25cm—30cm为好。

2、常用生石灰调节池水酸碱度。生石灰属碱性物质,用于池塘既可杀灭池中的有害病菌,又可缓冲池水酸碱度的变化幅度。高密度养鲤过程中应不定期地向池中施些生石灰,每次15kg—20kg,保持池水的批PH值在7.5-8之间,呈弱碱性。

3、适量搭配鲢鳙鱼调节池水肥度。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5:1,两者与主养鲤之间的比例为1:5,这样的搭配方式比较合理。鲢、鳙鱼可在不施肥的情况下正常生长,通过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可降低池水的肥度,清洁水质,促进鲤鱼的生长。

4、掌握适当的投饵量。高密度养鲤,其饲料主要是含高蛋白的精料,通过鱼的消耗后,很易引起池水变肥,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必须人为地控制鲤鱼的摄食量,一搬投饵量以鲤鱼吃净为宜,这样既可保持鲤鱼旺盛的食欲,使所喂饵料充分发挥作用,又不至于污染水质。

5、经常更换池水。高密度养鲤池水老化快,故应经常注入新水,排出部分老水。高温季节,应每周换水一次,一般季节可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水总量的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