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

浏览

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陆邻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北与南欧诸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600公里。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人口363.8万(1984)。全国分为44个区,首都的黎波里。

自然条件

典型的沙漠国家,撒哈拉沙漠约占国土面积98%。在寒武纪基底之上,覆有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海相、陆相沉积,以石灰岩和陆源砂岩为主,中部和南部有部分古生代岩层和火山岩。沿海为狭窄平原。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西北和东北近海地段,新生代造山运动形成的黎波里山和绿山,耸立于杰法拉平原和班加西平原以南,平均海拔600~700米。平原上沙丘、盐沼广布。沿海主要是平直沙岸,乏良好港湾。撒哈拉沙漠波状高原,大部分海拔200~300米,其间有凸起的高地,也有低洼的盆地和绿洲。如中部的哈鲁杰玄武岩高地和西部的哈姆拉石灰岩高原,海拔都在500米以上;绿洲主要有杰格布卜、奥吉拉、贾卢、宰勒坦、朱夫拉、古达米斯以及库夫拉、费赞等绿洲群。南部边缘以提贝斯提山块为中心,两侧布列着一系列山脉和高原,海拔1000~2000米。邻近乍得边界的贝泰峰,海拔2286米,是全国最高峰。沙漠高原组成物质有细砂、粗砂、砾漠和石漠。动植物极为贫乏,富石油资源。

图

全境绝大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8~23℃,南部费赞地区25~30℃,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夏季受南方干热的吉卜利风影响,多尘暴,沙漠中央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降水稀少,变率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甚至连年无雨。仅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年降水量在100~400毫米,其中山地在400毫米以上,有小面积森林和灌木,如绿山地区。全境无长年性河流,干谷较多,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广布,的黎波里的承压水、绿山地区的岩溶水以及南部绿洲地带的浅层和深层水、供人、畜饮用,并为农业灌溉水源,惟某些地方地下水含盐度较高。

居民和发展简史

人口增长快,1954~1982年净增1.94倍。1970~198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41‰。出生率过高,死亡率下降,15岁以下青少年约占总人口42%。人口95%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海狭长地带,平均每平方公里20人以上,其余广大地区则不足1人。石油工业急速发展使农村人口涌向城镇,加快了城市化过程,198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8%。劳动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1981年雇佣外国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36%,多为埃及人和突尼斯人。原住居民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已与阿拉伯人融合同化,操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占总人口97%。另有少数黑人、图阿雷格人、犹太人和欧洲人。

最早在利比亚生息的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后希腊人、腓尼基人先后迁入,建立灌溉农业和一些商业城镇。腓尼基人在现在的胡姆斯附近建立了古代黎波里斯最大的城市莱普提斯(见彩图)。

利比亚莱普蒂斯古城遗址

公元前 2世纪利比亚被罗马帝国占领,沿海成为罗马帝国的粮仓。公元7~11世纪,阿拉伯人侵入,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灌溉农业受到破坏,畜牧业获得发展。16世纪中叶后北部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同西非、苏丹等地贸易的继续发展,使的黎波里、班加西成为重要商业中心。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出于殖民掠夺的需要,办起了农场,修建了公路,改善了港口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由英、法占领。1951年宣告独立,称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改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86年3月2日改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经济地理

独立前经济极为落后,是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在费赞地区和苏尔特盆地发现石油之后,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61年开始出口原油,1970年产原油1.6亿多吨,一跃而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1980年石油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5.5%,建筑业占12%,运输业占4.6%,工矿业占3.9%,农业仅占1.9%。石油在出口收入中占99.5%,成为利比亚经济的最主要支柱。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510美元,为世界上高收入国家之一。

石油资源丰富。1983年底探明可采储量 29.13亿吨,天然气6042亿立方米。原油质轻、低硫、低蜡,胜过中东原油;油层埋藏浅,开采成本低;主要产地接近欧洲市场,运价较低。苏尔特盆地是最主要储油区,油田大而集中,包括宰勒坦、阿马勒、贾卢、塞里尔、因提萨尔等主要油田。由美、英、法、意等30多家外国公司经营,通过输油管网输至沿海 5个油港出口。1968年创立国营利比亚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现已控制石油70%。1970年以后,为保护石油资源,实行限产措施,加之80年代国际市场油价下跌,产量大为下降,1983年产油5100万吨,天然气27亿立方米。国家积极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加工,卜雷加有规模宏大的液化天然气厂。炼油厂有 5座,其中卜雷加和扎维亚两厂日处理原油35万桶。石油化工分布在阿布、哈马什和拉斯拉努夫、马萨、卜雷加、苏尔特等地,产品有化肥、乙醇、乙烯等。其他采矿业有海盐和泡碱。磷酸盐、铜、锡、锰、硫等矿尚未开发。铁矿储量估计7亿吨,已在米苏拉塔兴建年产5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此外还在大力发展水泥、电力、食品、烟草、纺织、电器、造纸等工业。

境内沙漠广布,可耕地面积仅20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8%。固定耕地更少,仅32.7万公顷,绝大部分为灌溉地。以个体经营为主,另有国营农场和种植园。南部牧区和不固定农区属部族所有制。沿海平原、昔兰尼加高原和南部绿洲农业经营比较集约。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平原拥有全国2/3的耕地,有10万公顷灌溉地,和班加西平原一起,生产全国80%以上的农产品,是全国最主要的稳产农业区。主要作物有大麦、小麦、花生、马铃薯以及橄榄、葡萄、柑橘、椰枣、无花果等。椰枣主要产于南部绿洲。粮食40%以上需进口。

畜牧业为重要部门。全国有牧场1300万公顷,以养羊为主。1982年有绵羊560万只、山羊150万只。昔兰尼加是重要牧区。以游牧、半游牧为主。林业和渔业不发达,正在北部地区进行人工造林。沿海有小规模渔业。

交通运输

主要靠公路。全国公路总长约 2万余公里,主要干线2条:

(1)沿海干线国家公路,全长1822公里。沿线人烟稠密,是国内交通运输大动脉和联系埃及、突尼斯等沿海国家的重要通道;

(2)费赞国家公路,从沿海公路向南到费赞地区的塞卜哈,全长452公里,是费赞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由此向西南延伸至加特并通阿尔及利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为主要海港,承担除石油以外的货物进出口。卜雷加、锡德尔、图卜鲁格、祖韦提奈等为重要石油输出港。石油占出口货物99%,余为皮张、花生等,进口以机械、木材、建筑材料、食品为大宗。航空事业发展很快,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贝尼纳为国际航空港。的黎波里1978年落成的新机场,是世界现代化的国际机场之一。国内机场在塞卜哈、图卜鲁格、卜雷加、加特、古达米斯、昭弗等地。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