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农业

浏览

城市周围以生产直接供应城市居民及加工工业所需的副食品为主的农业类型。它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地域类型。1826年德国学者 J.H.von屠能首次研究了城市和郊区农村的关系,提出了郊区农业环状布局的特点。郊区农业是伴随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而形成的。郊区农业地域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城市人口规模。一般来说,大、中城市才有一定规模的郊区农业。郊区农业受到自然、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生产力水平和交通运输比较落后、食物保鲜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郊区农业的结构和特点显著,通常以城市为依托,主要生产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数量大而又不易贮藏和运输的蔬菜、瓜果、牛奶、禽蛋、花卉等农副产品(见彩图)。郊区农业的布局原则一般为:就近安排蔬菜生产地;易损易腐需要保鲜保活的副食品生产的安排优先于粮食;外贸出口农产品生产择优安排;粮食生产以内涵发展为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运输高度发达、农副产品贮运保鲜技术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由于城郊非农业工作机会增多、土地费用高昂、控制污染的要求和费用的提高,促使城市需要的蔬菜等副食品生产脱离郊区,选择在生产条件最适宜、单位产量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高度专门化生产。从而使郊区农业地域范围逐渐缩小、作用逐渐减弱。

广州郊区蔬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