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

浏览

中国地理学者群众性学术团体。它的前身是1909年张相文在天津创建的中国地学会。由翁文灏丁文江、竺可桢等人发起,于1934年3月在南京成立。翁文灏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并连任至 1943年。1943年第5届年会上,胡焕庸当选为理事长。从1934~1948年,学会分别举行了7届学术年会。于 1934年开始创办《地理学报》(季刊,1938年改为年刊,1947年恢复为季刊)。抗日战争期间,学会迁往重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地理学会与设在北京的中国地学会合并,于1953年成立新的中国地理学会。当年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竺可桢当选为理事长。1979年起,黄秉维当选为理事长。学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和出版地理学书刊,普及地理知识、推广和研讨教育改革,开展地区经济开发的咨询工作。

从1953~1985年,学会分别在北京、杭州、广州召开了5届会员代表大会,举办各种形式专题讨论和学术报告会,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出版论文集。1963年第三届地理学会代表大会及支援农业综合性学术年会,明确了地理学为农业服务的主攻方向。1985年第五届代表大会上,表彰了从事地理工作50余年的38名老专家。

中国地理学会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地理学报》(季刊)、《历史地理》(不定期刊);与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合编《地理知识》(月刊);与湖南省经济地理所合编《经济地理》(季刊),与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合编《世界地理》。另外,中国地理学会协助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组织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13册)。

中国地理学会从1953年起,会址设在北京。1988年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分会,共有会员14000人。至1989年底,学会理事会设有6个分会:沙漠、冰川冻土、环境遥感、山地研究、长江流域开发、沿海开放地区研究分会。11个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气候、水文、化学地理、历史地理(附古地理组)、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数量地理组)、海洋地理。此外,还有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和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这些分会和委员会开展的工作,对地理研究和科学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地理学会于1949年加入国际地理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席位问题,长期未参加活动。1984年8月,第 25届国际地理大会修改了有关章程,恢复了中国地理学会的会籍。中国地理学会于1985年成立“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同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地理学界建立了经常联系,并互派代表参加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