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地质

浏览

研究与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主要有工程场区地质条件的调查和评价,工程建成后地质条件变化的预测,最佳工程场所的选择和提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的工程措施,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需的科学依据。海洋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包括地貌形态、地质构造、沉积物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它与海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

在海岸带进行海港、河口治理、围海、海岸防护、潮汐发电等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工程基底状况和地貌形态。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毗邻陆地常有密切联系和相似特征,但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波浪、潮流作用强度的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海岸类型和地貌形态。该区内工程基底大多为厚度不一、互相交错的滨海砂砾、卵石和粘土、淤泥等现代沉积物,少数地段是古老的裸露基岩和浅藏基岩。沉积层性质根据地质历史年代和沉积条件不同常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古老沉积层结构紧密,是工程建筑物的良好地基;现代沉积物除表面具有硬壳外,一般处于松软状态,作为地基需采取处理措施。

近海大陆架是目前海底矿藏开发的重点地区。海底常由几个阶地组成,坡度平缓,平均坡度约为0°07′。近海海域基岩埋藏一般较深,沉积物主要是颗粒较细的砂、粘土、淤泥等,以及钙质、硅质沉积物,常形成分布较广、厚度较大、层理规则的砂层和粘性土层叠交。砂土层粒径细小、均匀、松散,粘性土层的固结状况因地而异。岩层受海流与波浪影响,局部地区高低相差较大,起伏不平,工程中要注意底坡稳定问题。尤其是粘性土层,其底坡坡度虽很小,但土质稀软,可能发生缓慢流动。海底谷地中多为含水量高和孔隙大的沉积物所充填,在工程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

海底沉积物的工程特性是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它对建筑物的稳定和变形有直接影响,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如建造海上核电站特别要注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海上采油平台则需要可靠的地基稳定性。海底沉积物的来源与沉积环境不同于陆地,其工程性质比陆地复杂,沉积层强度和压缩性的变幅很大。工程的结构型式与海底沉积物的工程性质密切相关。沉积物的抗剪强度、变形性质以及有关的物理、力学性质,是选择建筑物位置、基础持力层和建筑物结构选型的必要资料。持力层以上覆盖层的工程性质对基础布置的合理性及其实施的可行性也很重要。

海上建筑物与陆地不同,要承受风浪、潮流的强烈作用,某些海区还有地震、海啸、台风、海冰、泥沙运移等因素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所以,在环境荷载作用下海底表层土和海底持力层及其覆盖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砂性土的液化性质)也是应予研究的内容。

海洋工程地质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现场勘探、现场试验以及取样后进行室内试验、综合分析等。现场勘探可获得海底岩土层地质条件的可靠资料用于选择安全、经济和施工方便的最佳基础设计方案。现场勘探一般分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初勘阶段获得大范围的海水深度、海底地形、地层剖面以及深层基岩构造和岩性等资料。选定工程地点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一系列钻孔、静力触探等现场试验和取原状土样等详勘工作,具体核定其工程地质剖面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取沉积层结构的原状土样时,在钻孔内使用薄壁式取样管,对砂土层可考虑采用冰冻法。

海洋底质采样一般采用重力采样器、重力活塞采样器和振动活塞采样器等,但对土层结构扰动较大,取样深度范围较小。鉴于高质量取样很困难,往往要进行现场试验,最普遍的是静力、动力触探试验和旁压仪测试;以及用于测量软粘土的滞水强度的十字板试验,作为钻孔取样试验资料的比较。取样后有些物理、力学性质的指标应尽量在船上测定,样品还要妥善密封包装运回陆上试验室,进行满足工程要求的其他特殊试验,如动力性质等试验。室内试验与一般土工试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