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密液体

浏览

由遵从费密狄喇克统计的粒子组成的液体,如液体 3He及金属中的电子体系。费密液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多粒子体系。在温度远低于费密温度时,正常的(没有发生相变的) 费密液体的性状可以用Л.Д.朗道在1956年提出的费密液体理论很好地描述,即在液体中粒子加上与其相互作用并一同运动的近邻粒子“屏蔽云”组成准粒子(见固体中的元激发),液体可以看成这些近自由的准粒子的集合,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一些分子场来描述,有关的参量叫做朗道参量,可由实验确定。温度下降时,准粒子的平均自由程加长。这一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此外,实在体系还可能有一些不与未扰动体系相对应的元激发,这类激发来自准粒子之间的集体相互作用,即在准粒子之间没有碰撞时,仍有靠分子场作用传播的疏密波──第零声的存在。它对应于无阻尼的费密面周期性畸变。第零声已于1963年为实验所证实。

BCS 理论证明: 当费密面附近两个准粒子之间有弱的吸引作用时,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粒子会产生配对现象,其最低的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相隔一有限能量(见超导微观理论)。如某些金属及合金会过渡到超导相,其中自旋相反、动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子两两配对,对的总自旋S=0,相对角动量L=0,称为S波对。在液态3He中,准粒子可以配成S=1,L=1的P波对,实验上已发现3He液体的三个超流相,都可根据P波对来解释。

此外,还有其他遵从费密-狄喇克统计的量子液体,其中某些可望是超流的。中子星内的中子和质子都构成费密-狄喇克体系,其费密温度大大高于星体的实际温度。将3He稀释于液态4He中时,也自成一费密-狄喇克体系,可以预期它有配对所导致的超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