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璞(1911~1968)

图

中国岩石学家、同位素地球化学家。1911年7月11日生于山东文登县,1968年4月26日卒于贵阳。194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地学系,1950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文委西藏工作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等职。1951年,李璞率队入藏,进行地质调查,综合整理研究了青藏高原第一批地质资料,为在青藏高原开展大规模地质调查研究、阐明地质发展历史和矿产勘查奠定了基础。1954年,建立了阿拉善地区的地层划分系统,至今为地质界所参用。1956年,他领导、参加了祁连山地质考察,发现了北祁连山寒武系的存在;提出了南北祁连山的奥陶系分属地槽系和陆台型的观点;阐明了铬矿化与岩相的关系,着重指出该区铂矿比铬更有利,这为后来的工作所证实。在此基础上,他具体参与组织并指导了对全国超基性岩的全面研究,初步阐述了超基性岩与矿产的关系,在中国的超基性岩及其矿产研究中起了积极作用。1958年,李璞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同位素研究室的筹建工作,并于1962年提出了第一批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为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工作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已知的几个超基性岩体的观察》(1956)、《康藏高原的自然情况和资源介绍》(1954)、《甘肃玉门红柳峡第三纪火山颈报道》(1959)和《关于如何寻找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及其有关铬镍等矿床的一些意见》(195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