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

斜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连续破坏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是斜坡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见斜坡重力作用)。

滑坡发生的本质是斜坡岩、土体中的促滑应力超过了抗滑能力。因此凡是增加促滑力或降低岩、土体抗滑能力的一切自然或人为因素,都可促进滑坡的发生。如剥蚀作用,河湖水流对岸坡冲刷或人工开挖而使斜坡变陡;渗入坡体中的水使岩、土体强度降低,以及产生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坡顶或斜坡上部外荷载增加;地震、爆破、车辆行驶等振动都是造成滑坡的因素。

滑坡的过程

滑坡的发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孕育阶段。坡体局部变形,坡体内断续破裂面逐渐发生和发展。在表观上,一般主要表现为坡体前缘岩、土体变形(时常为蠕变)和后缘被拉裂。

(2)急剧变形和滑动阶段。随着断续破裂面的发展和相互连接,以及后缘拉裂缝的逐渐加深,岩、土体的强度不断降低,坡体变形速度不断增加,贯通的滑动面一旦形成,滑动面以上的岩、土体即沿滑动面向外滑出。滑动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岩、土体的性质、促滑应力的大小和积累速率、滑动面出口的位置和地形特点等因素。

(3)渐趋稳定阶段。滑坡体滑出后,随着滑动能量的耗失,滑坡体的滑动速度逐渐降低,最后停止滑动。

滑坡要素

滑坡的发生使原来的完整坡体由滑动面分割为滑坡体和滑动面以下未发生滑动的滑床两大部分;并在滑坡体和滑床上形成在鉴别和研究滑坡方面有重要意义的微地貌特征。后者主要为滑坡后壁,即滑坡体滑出后留在后缘未滑动岩土体上的断壁;后缘张裂缝和滑坡台阶,即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因前后部分速度差异而产生的拉裂和台阶;滑坡舌,即滑坡体前部的舌状部分;鼓张裂缝,即滑坡体前部受阻而隆起,在隆起部分产生的张性横裂缝;扇形张裂缝,即滑坡体前部因横向扩展而产生的呈扇形分布的张裂缝;剪切裂缝,即滑动时因受侧向未滑动岩土体的反作用而在滑坡体左、右侧部产生的剪裂缝。上述各点,常称为滑坡要素(见图)。

图

滑动面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可大体上分为弧状的、平面的(包括阶梯状的)和楔状的 3种基本类型。单纯的圆弧形滑动面多形成在均质、连续的土质斜坡和碎裂岩质斜坡中,它们受最大剪应力面的控制,是因岩、土体被剪断发展而成的。其他基本形状滑动面的产生,主要受岩、土体中已有软弱结构面的制约。

滑坡防治

滑坡是分布较广的一种地质灾害。灾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滑坡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受灾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和受灾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有:

(1)坡面喷浆或砌石护面,设置截水和排水沟渠等防止水渗入坡体;

(2)采取坡顶减荷,减少斜坡坡度,设置挡土墙、抗滑桩,对河湖岸坡坡脚修筑护岸工程等措施改善斜坡的力学平衡条件;

(3)设置砂井,采用电化学排水等方法排除坡体中的地下水以提高岩、土体的强度。对难以防治的大型滑坡或者虽可防治但在经济上不合理的滑坡,必要时应对斜坡变形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出临滑预报,以便有计划地撤离人员和物资,降低受害程度。(见彩图)

滑坡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