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煤

赋存于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地层中,主要由菌、藻类等生物形成的、含矿物质较高的一类可燃有机岩。石煤大多具有高灰、高硫、低发热量和硬度较大的特征。因外观近黑色或黑灰色的岩石而得名。石煤也可称为高灰分的腐泥无烟煤或藻煤。美国、前苏联和欧洲各国的早古生代或更老的地层中,也发现类似的可燃有机岩,但多未构成工业矿床。

石煤的成分,除有机碳外,灰分较多。灰成分中氧化硅含量普遍较高,多在50~70%之间;氧化铁氧化铝含量较低,多在10%以下;氧化钙和氧化铁变幅大,并含有钾和磷。石煤的灰熔点一般较低,灰锥的软化温度(T2)多在1100~1230℃之间。按石煤的灰分和发热量,可分为一般石煤和优质石煤两种:一般石煤的灰分在40~90%,发热量约在13兆焦/千克以下;优质石煤的灰分多在20~40%之间,发热量在16~25兆焦/千克,少数可达29兆焦/千克以上。按石煤的结构、构造,分为块状、粒状、鳞片状和粉状石煤。按煤中矿物杂质的主次,分为硅质石煤、钙质石煤等。

石煤形成于早古生代浅表海或古陆边缘的海相环境,是由菌藻类等低等生物在静水环境下形成的腐泥煤类。煤的氢氮比(H/N)为4~7,沥青抽提与族组分析表明,其原始物质与某些成油原始物质相似。有机组分最大反射率(干物镜)Ra,max为13.4~17.5%,处于高变质阶段,定名为腐泥无烟煤。

石煤广泛分布于中国南秦岭区的川北、陕南、鄂西北、豫西南和江南隆起周围的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的寒武纪至志留纪地层中,其中以南秦岭区储量最丰富,煤质较佳。

石煤在中国南方缺煤地区不仅可做民用燃料,而且还用于发电、生产煤气、建材、化肥等以及提取钒、钼、镍、铀、铜、钴、稀土、磷、钾等的原料。

此外,与石煤成因密切有关,而伴生于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地层中的“碳沥青煤”,分布于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和湖南西部某些古隆起边缘的断裂带中,局部形成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如浙江康山、安徽太平、湖南洞口等小煤矿。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