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地质循环

陆地上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其风化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汇入湖泊、海洋,再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岩石的过程(见图)。这个过程时间极长,范围极广。

图

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发生岩石的崩碎和分解。岩石受地表物理因素(如温度、水及风等)的作用,发生的机械破碎过程,进而受水及空气中的O2和CO2等的作用,使其化学组成发生变化,以后绿色植物及微生物定居其上,进行生物风化,并进一步加速物理风化及化学风化。风化产物(包括可溶的及不溶的颗粒物质)随水、风等介质搬运、迁移、汇入湖泊或海洋,逐渐沉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形成沉积岩,以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及块状结晶岩。

地质循环是一种经历若干地质历史时期,遍及整个地球的自然过程。人类的活动在局部地区可以加速和延缓地质循环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它的方向。在现代,地质循环的速度和强度在寒带及极地地区较弱,而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强度较大。

物质地质循环是物质生物循环的基础。在成土过程中,这两种循环过程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并且同时同地进行。然而方向恰好相反,地质循环使营养元素不断从土壤中淋失,而生物循环则累积一系列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研究地质循环可阐明成矿规律,为找矿服务。地表岩石风化后,风化产物在搬运、沉积过程中,由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富集和分散,而形成许多有开采价值的矿床。矿床附近形成的分散晕和分散流是地球化学找矿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