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

跨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新疆境内的伊犁河流域为上游部分。下游流经哈萨克斯坦境内,至博勒库依干归宿于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流域先秦为塞种游牧地,汉为乌孙地,受辖于西域都护府。中国史书对伊犁河记述甚早,《汉书.陈汤传》作伊列水;《唐书.突厥传》作伊丽水;元为察合台汗封地,《元史》及耶律楚材《西游录》均作亦剌河;据《西域同文志》称,“准语伊犁即伊勒,光明显达之谓”。

概况

新疆境内伊犁河流域位于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山与南支哈尔克山之间,中国天山水资源最丰富山段,伊犁河为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 新疆集水区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面积3.5%;年径流量153亿立方米(已扣除从哈萨克斯坦流入的水量14亿立方米),占新疆地表径流总量19%;年均径流深268毫米,为新疆平均值的5.7倍,接近于全国年均径流深值。在中国西北干旱区中伊犁河流域堪称相对湿润地区。伊犁河集水区可分4部分:

(1)特克斯河。为伊犁河西源,亦为最大支流,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汗腾格里峰 北坡,进入新疆后经昭苏、特克斯2县,在巩留县东北与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年径流量86亿立方米,主要产生于哈尔克山北坡。

(2)巩乃斯河。为伊犁河东源南支,发源于和静县西北角安迪尔山南坡,年径流量20亿立方米,向西穿过新源县境,至巩留县与特克斯河汇合。

(3)喀什河。为伊犁河东源北支,源于天山北支南坡,向西穿过尼勒克县,至伊宁县雅马渡汇入伊犁河,年径流量39亿立方米。

(4)雅马渡以下共有小支流39条,共产生年径流量21亿立方米。其中,北岸支流16条,共产生18亿立方米;南岸支流13条,共产生3亿立方米。

流域与水资源

新疆境内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有3条自西向东逐渐收缩的山脉,北为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及伊连哈比尔尕山段,南为天山南支哈尔克及那拉提等山段,中为山势较低的克特绵、伊什格里克等山段。北部和中部山段之间为伊犁河谷与喀什河谷,南部和中部山段之间为特克斯河谷与巩乃斯河谷。因向西开口,全流域处于迎风面,降水丰富,谷地年降水量约300毫米,山地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集水区内山地面积占68%,是径流丰富的重要原因。由于降水丰富,山地能自然形成植被,低山缓坡还能经营旱地农业,河谷平原的农田与林带则需要补充灌溉,但耗水不多。伊犁河流出国境的年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 因流域范围处于天山最高峰地区,故降水多,流量丰富,落差也大,水能蕴藏量700多万千瓦,占新疆水能蕴藏总量21%,如全部开发,每年可得电能620亿度。开发条件好的水力地址有30多处,可装机300万千瓦,占新疆开发条件好的水力资源30%。(见彩图)

伊犁河夕照 资源潜力

流域内植被覆盖度为新疆最高地区,平均覆盖度约90%。除雪线以上的常年冰雪带和雪线以下间有寒冻裸岩带外,其余地面均有植被。低山带为优质春秋草场,中山带为茂密云杉林,高山带为优质夏季草场。在巩留、新源、特克斯、霍城等地,还保存大片野果林,为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物。新疆是苹果故乡,以苹果作地名的地方至今仍存,霍城附近,元所建阿力麻里(突厥语,意为苹果)城,沿用至今(见新疆野果林)。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远景的矿产20多种,分布于60多处。煤矿分布于伊宁、察布查尔、尼勒克、特克斯、昭苏等地。其中,侏罗系煤层分布广,储量大,质量好。铁矿主要集中于新源和昭苏,储量2000多万吨,大部为工业储量。其他有昭苏的锰,尼勒克的铜、铅、锌,特克斯的铜、镍伴生的钛矿和伊宁的钒矿。此外还有分布很广的铝土、耐火粘土、石英砂、砂金及白云母等矿产。

对外交通

伊犁河流域三面环山,下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过去有货轮通航。20世纪80年代初伊犁河流域对外交通,除伊宁市乌鲁木齐市民航班机外,主要依靠陆道。公路可通乌鲁木齐及天山以北其他城市。从伊宁市东经新源,穿过尤勒都斯盆地北部(开都河上游)至巴仑台,由此向北可至乌鲁木齐,向南可接南疆铁路至库尔勒及天山以南各地。由乌苏至库车,3次穿过天山的天山公路,穿过伊犁河流域东部,为伊犁河流域通往塔里木盆地的捷径。尤其是沿特克斯河支流第一木扎提河(旧称木素尔河),越过木扎提山隘(旧称木素尔冰达坂),再沿渭干河上游木扎提河至阿克苏,古来即为伊犁河流域与塔里木盆地间捷径。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