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褶皱

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叠加褶皱在造山带十分发育,在变质岩中亦常见。就其形成时间而言,叠加褶皱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旋回中的褶皱变形的叠加,也可以是同一构造旋回不同构造幕的褶皱变形的叠加,甚至可是同一期递进变形过程中晚期增量应变对早期褶皱的叠加。

由于各期褶皱的形态、强度和方位的不同,叠加褶皱有多种分类方案,以J.G.兰姆赛提出的两期褶皱叠加的3种基本的叠加型式最简明而常用。

(1)1型(图a),后期褶皱的最大应变轴(或流动方向a2)与前期褶皱的轴面近于平行,两期褶皱的中间应变轴(B1,b2)大角度相交,也称横跨褶皱或斜跨褶皱。变形后,前期褶皱的轴面一般受变形的影响不大,而枢纽被再褶皱成有规律的波状起伏。常见的形态是一系列穹隆和盆地相间的构造。

(2)2型(图b),后期褶皱的最大应变轴(a2)与早期褶皱轴面成较大的交角,两期褶皱的中间应变轴(B1,b2)也中等或大角度相交。一般前期褶皱形态常为紧闭甚至等斜的斜歪或平卧褶皱,这时前期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一起再褶皱,其枢纽也被再褶皱成波状,从而在水平切面上形成新月形、蘑菇形等复杂的图形。

(3)3型(图c),后期褶皱的和前期褶皱的轴近于平行,也称共轴叠加褶皱。早期褶皱的轴面和两翼共同被再褶皱,在剖面上可呈现双重转折或钩状闭合等形态(见图)。

图

以上 3种褶皱叠加型式之间还存在着一系列过渡型式叠加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