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全国性地质科学普及机构。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1958年建立,次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室。首任馆长及总工程师为地质学家高振西,现任馆长邢裕盛。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任务是从事收藏并展览中外各类地质标本,普及地质学知识,组织地质学爱好者和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以及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科学文化交流。设有 6个基本陈列室。地球史室,通过介绍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构造及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外动力地质作用等,向人们展示地球的发展史。地层古生物室,按地质年代、生物门类及生物分区特征等,陈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演化过程。矿物岩石室,分矿物和岩石两大部分。矿物部分介绍矿物的形成、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的分类及中国的新矿物等;岩石部分展出自然界的 3大岩类及与矿产的关系、岩石的产出时代与分布规律。中国矿床室,反映出中国的矿床类型特征、成矿条件与矿床分布规律;矿床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等。全室汇集了180多个典型的中国矿床实例。矿产资源室,系统介绍中国的各种矿产资源及其丰富的储量、各类矿床的经济价值、产地和代表性矿山。宝石陈列室,分宝石、玉石、彩石和砚石4个单元,共收集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区),共186种,900多件展品。既有天然宝玉石的标本,也有精雕细琢的成品,还有各种世界名钻仿制品。目前馆藏标本达10万余件,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类──巨型山东龙的完整骨骼化石和世界上最大的香花石晶体,有世界上最大的雌黄晶簇和罕见的橙汞矿针状集合体,有晶形完整具矛头状穿插双晶的“辰砂王”,有重3551.823克,含金85%的自然大金块,以及重28.06克拉的优质宝石级金刚石。此外,还收藏有中国新矿物30余种,其他国家矿物精品70多件。

中国地质博物馆还设有古生物、岩矿、宝石、地质学史研究室(组),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并与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共同编辑出版科普杂志《地球》(双月刊)。(见彩图)

中国地质博物馆及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