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资源

浏览

对战争全局起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具有必要劳动能力包括能服兵役的人口。物质资源,是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的总称。自然资源,按其生成状况可分为再生资源(粮食、森林、橡胶、牲畜以及水资源等)和非再生资源(矿石、石油和煤炭等)。物质资料是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开发或加工后的物资,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战略资源状况是由国家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和地质状况以及能否合理开发、储备、分配、消耗等因素决定的。它是准备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一个国家支持战争的能力,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是国家制定军事战略的依据之一。在确定战略企图时,必须以战略资源所能提供的实际限度为依据,一旦战略企图与战略资源不相适应,必然使续战能力递减,最后招致失败。

战略物资结构是随着生产力和战争的发展而变化的。在冷兵器时代,由于作战方式简单,战场范围狭窄,部队由步兵、骑兵组成,粮草是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主要战略物资。进入火器时代,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军队更新了一代武器装备,使战略物资由以农业资源为主,进到以工业资源为主的新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规模空前扩大,飞机、坦克、大炮、舰艇大量使用于战场,消耗增大,使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使用及其结构产生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导弹、核武器军用卫星航天飞机等现代武器装备,使战略物资的结构,由一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物燃料,扩展到众多的稀有金属、稀有元素,并逐渐由天然原材料向人工合成原材料发展。

人力资源是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把人力资源的分配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对待。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后方直接或间接为战争服务的人员比例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两国因大量征集产业工人入伍,严重影响了军工生产,被迫从前方分别遣回 50~120万人投入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由于侵略野心过大,力不从心,国民经济部门的劳动力与军队人数的比例由1939年的32:1,到1943年降为3.8:1,造成后方劳力紧张,前方兵员不足的局面。

进入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战略资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增大。一些国家除极力争夺和控制资源产地外,对战略物资的储备也日益重视,其储备量不断增加。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能充分发挥战略资源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略物资的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钢、铁、铜、铝等为主要结构的状况,将为更多的塑料、超级金属等新金属和新材料所代替,再生战略资源也会逐渐增多。核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和信息资源等将被广泛运用。战略物资的开发区域将从陆地扩大到海洋。人力资源的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智力资源的开发将提高到战略资源的首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