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揭陀

浏览

古代印度十六国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的诸国之一。公元前7~前6世纪兴起。位于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和格雅县。这一名称初见于《阿闼婆吠陀》。它是远离吠陀中心的东方部落。在摩诃婆罗多大战中,摩揭陀部落是般度族的同盟者,属布利哈陀罗陀王朝。

在佛教兴起时代,摩揭陀为曷利昂伽王朝的频毗娑罗王所统治。摩揭陀部落转变为城邦,大约开始于频毗娑罗王时代或更早一点。据《摩诃僧祇律》(卷 3)所记,在频毗娑罗王的“先祖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以手拍头,以为严教”;“至祖王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驱令出城”。到了频毗娑罗王时代,作贼者已无惭愧之心,屡犯不改,始有刑罚。这一过程,反映了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和国家的开始产生。

频毗娑罗王以王舍城为首都。王舍城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在盆地,外城沿周围群山的山脊围以长约40~48公里的石墙,每距一定的间隔筑有坚固的城堡。在它的周围有广大的村落,据佛教文献夸张的说法有 8万个村镇。每个村镇有自己的村长和在他领导下的村社会议。在首都有由“ 8万个村长”组成的大会议。中央的重要官职称大臣,分掌行政、司法和军事等职务。刑法有监禁和断肢等处罚。

在频毗娑罗王当政时期,曾占领鸯伽国的首都瞻波城。但总的来说,他的对外政策是睦邻友好的,手段多采联姻的形式。频毗娑罗王是佛教的信徒,晚年为其子阿阇世杀害。

阿阇世同居萨罗国进行多年战争,最后议和。后来又同跋祇国进行长达16年的战争,最后征服跋祇国,从此建立起摩揭陀在东印度的霸主地位。阿阇世王亦信仰佛教,传说在他统治的时代,佛教在王舍城外毕波罗窟举行了第 1次结集。阿阇世建立华氏城。该城后成为摩揭陀的首都。

在最后一个国王那伽达萨克时代,爆发了城市平民的起义。起义者赶走那伽达萨克,大臣希苏那伽乘机登上王位(约公元前 430),开始希苏那伽王朝。在希苏那伽时代,摩揭陀征服强国阿般提,跋祇和居萨罗可能也被吞并,从此摩揭陀更加强大。孔雀、巽伽、甘婆、笈多诸王朝都曾以摩揭陀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张。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摩揭陀地区。

摩揭陀物产丰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在文化上,新兴的各教派和学派多荟萃于此进行交流。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同王舍城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东晋僧人法显和唐高僧玄奘等旅印时均曾到此巡礼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