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家

浏览

中国明末清初活跃在南京的8位画家。即:龚贤、樊圻、吴宏、高岑、邹喆、叶欣、胡慥、谢荪。清初周亮工最早将他们并列,张庚国朝画征录》始称为金陵八家。其中以龚贤成就最大,列为“八家”之首。

龚贤等 8人都是明末清初生长或寄居在金陵(南京)的文人,他们面对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采取避世的态度,遁迹草野,洁身自好,往来于江淮一带,以书画作为生活的重要来源。他们之间互相交往,常在一起商讨画艺,唱酬诗篇。在艺术上虽也相互影响,但其师承和画风却不尽相同。他们是以地域相同而被划分在一起,而非风格相近的一个画派。

由于他们8人在生活经历和思想、 情操方面有较多共同处,因此在艺术上也有不少相同的追求。他们的山水题材各有侧重,但大多取自南京和江南一带的实景,并赋与真切感情;善于揭示自然山川之美,并富有蓬勃向上的生气。他们各有师承,或宗浙派,或师宋元,或近吴门派,或类松江派,但均不为泥古不化或门户之见的时弊所囿,而能广泛吸取“南”、“北”两宗之长,融会贯通,自成面貌。他们各自的画风迥异,技艺也有高下,但均功力扎实,法度严谨,并多善用细劲的直线和短密皴法, 重视水墨的渲染和色调的变化。

在具体艺术擅长和风貌方面,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其中龚贤从董源米芾、米友仁、吴镇、沈周的绘画中吸取营养,作品注重描写江南实景,追求奇而安的境界。他善于用墨,尤善用层层烘染的积墨法,使山川轮廓与皴染浑为一体,层次丰富,富于凹凸感,黑白对比强烈,形成浑厚苍郁的艺术风格。他在“墨气”上的创新,对金陵地区和后世画家都有很大影响。樊圻,字会公,金陵人,山水取法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花卉亦以工细见长。吴宏,字远度,号西江外史,原籍江西金谿,客居金陵。山水宗法宋元,笔墨劲逸,气势雄阔,风格较为粗放,有较多的创新。高岑,字蔚生,浙江杭州人,居金陵。山水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近沈周,细笔从宋元入手,兼学文徵明、唐寅,线条细劲峭利,皴法繁密清淡,为其常见风格。邹喆,字方鲁,善山水、花卉,从存世作品看,以凝重苍劲见胜,具“北地沈雄之气”。叶欣,字荣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流寓金陵, 山水以布局见长,风格在金陵八家中最为精细秀淡。胡慥,字石公,金陵人,山水苍茫浑厚,花鸟呈宋人工整之法。谢荪,字缃酉,溧水人,居金陵。山水多吴门派遗意,山势奇险,用笔细秀,花卉受陆治影响。与金陵八家同时享誉金陵画坛的还有张风、姚允在、陈舒等人,均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