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馆

浏览

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教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行施事项的官署。东汉至南北朝各代曾有东观、崇文馆、 聪明馆、 士林馆等名,皆著述文史、聚集生徒之所。唐宋弘文馆由此延续而来,并有所发展,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为弘文馆。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为避唐孝宗李弘讳,改名昭文馆。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复弘文馆旧名。馆中藏书20余万卷,置讲经博士。唐太宗时曾诏京官五品以上者,隶馆习书法。唐高宗仪凤年间,选妙简贤良官在五品以上者任学士, 掌校理图籍, 订正谬误。下设直学士、文学直馆,皆由他官兼领,无定员。武后垂拱以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由判馆事一人辅助办理馆务。校书郎、校理官专习校理典籍。另设令史、楷书手、供进笔、典书、 折书手、 笔匠、装潢、亭长、掌故若干人,办理校理典籍的各项事务。馆中有学生38人,选自皇族、勋臣子弟,习经史书法,凡教授、考试,如国子监之制。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创立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三馆书院,赐名崇文院,官职皆沿唐制之名。同时设三大书库,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宋太宗端拱元年(988),于崇文院中殿建秘阁,收藏“三馆”真本典籍、书画。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就“三馆”藏书编成《秘书总目》。

元代和明太祖洪武初,曾设弘文馆,不久即废,明宣宗宣德间复设,后并入文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