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偏方绊了一跤

浏览

李老师老伴患冠心病早早离他而去,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又很少回来。他退休后,每天在家读读书,看看报,总觉得清静得很。所以,有事无事还得上公园溜溜,喜欢往老人堆里扎,听点家长里短,听点天下奇闻,尤其喜欢听别人健康长寿的经验。是呀,他现在已别无所求,只求自己能健健康康多活些年辰。一天,他打听到一个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偏方,即用西洋参、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打为细末,经常服用。据称,这个偏方在社会上,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已流传好几年,而且,价格低,效果很好,很多人都在服用。大概是深受老伴被冠心病折磨时痛苦回忆的影响,他每年体检时,特别关注自己有无此病。还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没有就该早预防,正苦于不知用何方何法时,得到这个既经济又方便的偏方,怎不叫他高兴呢!

第二天,他拿着别人给的这个方子,很快就把药弄好,舒舒坦坦的服用起来。一天,两天,三天,服药后没啥感觉。他想,既然是预防,就慢慢地吃吧。于是,他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又多了一项服药的事情。一月,两月,三月,也不知何时起,他感到自己原有的失眠症更加厉害了,有时甚至通宵难以入睡。而且,经常有胸胁胀痛,眼睛干涩,视力明显下降,头晕肢软,甚至走路都有些气喘了。这还不算什么,最令他恼火的是,每天咽干舌燥,入夜尤甚,无论喝多少水也解不了渴。即是如此,他自衬是受热感寒了,从不怀疑是吃偏方引起,因而每天照常服用……直到有一天,他实在觉得自己有病了,才去医院看医生。医院那很有名气的中医专家,认真的望闻问切之后,尤其是得知他在长期服用那个所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偏方时,告诉他:这是乱用偏方所致的“变证”!

医生说,你原本属于肝肾阴虚体质,而偏方中那些行气活血的药物,早已暗耗其原本不足的阴血,肝肾阴虚加重,虚火上浮,才会出现胸胁胀痛,眼睛于涩,视力明显下降等症。舌质鲜红且无苔,呈现“镜面舌”,表明其阴虚已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更何况,这种“镜面舌”会严重影响正常进食,久之又导致气阴两虚,故会有气短失眠、肢软乏力,以及其它一些不适症状。最近几年,我们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多,而且,他们的自述中都表明经常服用这个偏方,只不过所出现的“变证”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象你那种情况。更奇怪的是,出现这些“变证”后,大多不会承认这是乱用偏方引起,甚至还例举某某服这偏方后,其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确有好转。因而,他们问,这个偏方究竟能不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规医院的正统中医师,只能这样回答:可以,又不可以,关键在于此方与服用者对不对证。对证,则见效;不对证,则“变证”丛生!

分析造成这种初衷不错,事与愿违,群体滥用药物现象的原因,一是人们忘记了偏方仅是偏方,并非人人皆宜。二是人为的夸大这个偏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须知,中医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应该是包括加强锻炼、调节饮食、规律生活等多种方法,并非全靠药物;中医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应该辨证分型论治,并非丢掉中医学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精髓,去单纯使用行气通络、活血化瘀类药物所能凑效的。所以,凡欲使用这个偏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者,应首先了解这个偏方的利弊,再考虑是否使用。

医生为矫治李老师因服偏方所致的“变证”,又让他服了好一阵子药。还好,那些原本没有而因服偏方而产生的症状,终于慢慢消失。他不无诙谐地说:“我被偏方绊了一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