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读后感6篇600、7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读《励志》有感、励志读后感(624字)、励志书籍读后感(635字)、日成一事(638字)、青春励志读后感(658字)、成长励志读后感(665字)等600字、700字左右的读后感范文6篇,供您参阅。

励志读后感_624字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尔·鲍温

文章简介: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让我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令我们不满的事物上,生活变得压抑,愤懑,完全失去了乐趣。其实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结束抱怨,会让生活快乐许多、轻松许多,很有可能从此改变我们的命运。

读后感:

作者用一些很普通的例子,很普通的方式让我们认识自己的灵魂,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各种情绪,就像一面镜子,但是镜子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外表,而作者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在看到作者的观点之前,我也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在我看来,抱怨只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没有阻碍、伤害到别人。但是这位作者让我知道抱怨不仅让自己不快乐,还会像传染病一样传递给身边的人,引起旁人的共鸣,最后是所有人都不快乐。那么让这种不快乐终结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用我们的理性,停止抱怨,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而是用来解决问题或是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说过一句话:“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我们要勇于剖析自己、改变自己。由少抱怨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励志书籍读后感_635字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是我获得博腕儿时颁发的奖品,我终于在暑假里把它看完了。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具有坚强毅力和聪明机智的现代文明人。

在一次航海中,他的船一个荒岛上触礁了,水手和乘客们都被淹死了,只有鲁滨逊幸存下来。他长达28年的孤岛生活开始了!

几天过去了,鲁滨逊终于醒了,忽然,他看见自己的船浮在不远处的海面上,于是他连忙做一个独木舟,欣喜若狂的划着船,来到了那个船上,取下了工具和食物。但过了几个月,新的问题来了,食物全吃光了。

他正在为食物发愁的时候,突然,他发现了一片奇妙的草丛——稻谷,后来又发现了山羊和鸟类……有了赖以存活的来源!

有一天,他看见野蛮人划着小船来了,带了两个俘虏,有一个正好冲鲁滨逊跑来,两个野蛮人也紧跟不放,鲁滨逊打死了一个,另一个也被他消灭了。因为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那个俘虏起名“星期五”

不到一年,鲁滨逊就教会了“星期五”说英文,“星期五”告诉鲁滨逊,他曾经和17个白人坐船到这个小岛上,途中,因为一个大浪让他们分散了,鲁滨逊准备出发救那17个白人时,另一群野蛮人带着更多的俘虏来了,而且都是白人,鲁滨逊和“星期五”通过和野蛮人机智的周旋,把白人们都救出来了,并且结束了自己28年的荒岛生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具有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只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那么他终将会是一个成功者。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尤其是将来想成为自强自立顶天立地男人的男生们!

成语百折不挠: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意指意志刚强,即使受到很多挫折,仍不屈服。语出汉·蔡邕〈太尉桥公碑〉。[源]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据《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一九》引)公讳玄,字公祖,梁国雎阳人也。大鸿胪之曾孙,广川相之孙,东莱大(太)守之元子也。膺受纯性,诞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总角而逸群。至矣乎初绅,高明卓异,为众杰雄。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经艺传记,周览博涉;瑰琦在前,靡所不识。当世是以服重器,归高名,州郡交请,待以访断。[典故]东汉的桥玄是一位性情刚正,嫉恶如仇的人。他曾揭发陈国相羊昌的恶行,将贪赃枉法的部属上邽令皇甫祯处死,并上书灵帝弹劾太中大夫盖升搜刮民财的罪行。有一次他的小儿子被一群强盗绑架,藉此勒索。守备阳球得到消息立刻派出官兵救援,虽然他们将强盗团团围住,但是因为害怕强盗伤害桥玄的儿子,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桥玄知道了,非常生气地说:“强盗目无法纪,怎麽可以为了我的儿子而纵放呢?”於是催促官兵赶快动手。後来强盗被逮捕了,但他的小儿子也被强盗杀害。由於桥玄敢於挺身与恶势力对抗,极受当时的人敬重,後来蔡邕为他写碑,称赞他“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这里的“百折不挠”,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刚强,即使受到许多挫折,仍不屈服。

成语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又如: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日成一事_638字

《每天做一件好事》一文写了一个小故事,三个孩子在老师要求下每人每天要做一件好事之后,强行搀扶一位不需要过马路的老奶奶过马路,从而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这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幽默,却给人以深思与启迪。老师让同学们每天做一件好事,自然非常好。而胡桑格、范利东和马努目是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好事。类似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是否还有呢?回答:有的。

在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次。

幼儿园里,老师也叫大家做好事,并说做一件好事得一朵小红花,红花越多越光荣。于是王海把自己家的尺子、娃娃、钱和杯子都拿去交给老师了。他的红花越来越多,可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不久,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王海叫到办公室来。我记得;老师说:“做好事不是为了小红花,而是为了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像你得到小红花也是不光彩的。现在回想起来,却深深觉得道理很深刻。当时他做的”好事“,纯属为己,谈不上半点为人。

当然,真正做好事的人也是很多的。他们有一颗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从而使人们敬之慕之爱之。

再说一说这三个学生啊——胡桑格、范立东和马努且尔,他们本可以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做一件能够帮助别人的真正的好事,可是他们却干了件近乎“恶作剧”的“好事”,实在是不好呀?

不过我想,可爱又可憎的胡桑格他们一定会做出真正的好事,因为他们毕竟还是想做好事的。

现在,社会上各处都有好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只有以自己的行动多做真正的好事,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啊!

成语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又如: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日成一事_650字

这几天,我读了《101个道理故事》这本书。其中《每天做好一件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讲得是有一位小和尚,什么都想比人强,什么都学,但由于学的东西太多了,不但没有表现得比别的师兄优秀,反而样样不如人。后来他听从方丈的一番劝说,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最后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

当我读到“假如你每天做好一件事,你就可以成功”时,万分感慨:人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事事想做,把所想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会一事无成。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收获成功,收获快乐。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要拿第一的话,最终只能接受失败。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时,心想:我也像小和尚一样,事事都想比别人强,因此也学了非常多。以后,我要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获得收获与快乐。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喜欢画画,他举办过个人展览,参加过上百次要请,无论参观者多少,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一次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开心?”他回答,之后,他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一个人,他喜欢画画、打篮球、跑步,他很要强,每一样都要第一,但学习一落千丈,父亲知道了,没有责怪他,父亲拿了一些玉米,又拿了一个漏斗,父亲让他拿着漏斗,把一粒玉米投进去,玉米便漏下来了,父亲投几粒,手中就有几粒,父亲抓了一些就放进漏斗里,玉米便漏不下来了,父亲说:“每天做好一件事,你就能收获一个种子,如果把事情放在一起做,就收获种子了。”

他记住了里面的一句话:“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成语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如: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又如:他办事一向都很踏踏实实。

成语一事无成:一事无成[yī shì wú chéng],意指一件事也没做成。指事业毫无成就。语出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源]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据《全唐诗·卷四四六·白居易》引)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元稹是好朋友,经常诗文往返,联络感情。这首〈除夜寄微之〉诗,就是白居易寄给元稹的一首诗。诗中,白居易在除夕团圆的夜晚,感叹起自己年纪老大,两旁鬓发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斑白细长,却连一件事没做成,令他十分难於承受。“一事无成”从此常被引用,或指一件事也没做成,或指事业毫无成就。

青春励志读后感_658字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这是一个世上少有的凄美却又让人激奋的人生故事,但是,如何把这种凄美和激奋传递给全社会,进而感动中国呢?这就需要寻找一条最佳通途,那只有借助特殊的艺术魅力了。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一反过去善于工业题材创作的豪放派风格,调劝和运用了多元的艺术因子,在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上实现了一次大跨越。作家显然深谙小说创作的要旨,在叙述方式上大胆和大量地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手法,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在语言运用上,作家充分显示了其散文作家本身特有的风格,文笔舒缓、曼妙、温婉、一唱三叹。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极其美妙而又充满哲理的闪光的语言,使人如游览美景,别有洞天,又似进入了一座瑰丽辉煌的珠宝商场,五彩斑斓,美轮美奂。为了最大限度地便于读者阅读,作家又化用了新闻写作的形式,把一段段精彩的内容凝含成一节节精致的短篇,并用最精炼的语录式的语言把本节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一个个思想精微、内容生动的警句格言般的小标题,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使得整本书由长篇变成了一个个糖葫芦般的精美短篇,处处是吸引人眼球的阅读点和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消释了读者的阅读点和兴趣点,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消释了读者的阅读疲劳,让人们能够在愉悦和享受中一口气读完。

读完这本书,在激昂、酣畅的同时又有一种格外的轻松和愉悦,如饮美酒,如啜香茗,也许这就是文学魅力的氤氲和洇润。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对广大青少年儿童进行励志教育的难得教材,而且也是一个欣赏文学、感悟文学的良好读本,是滋润少男少女心灵的一壶甘美的文学琼浆。

成语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如:《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又如: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

成语引人入胜:引人入胜[yǐn rén rù shèng],意指引领人进入美丽玄妙的境地。语出晋·郭澄之《郭子》。[源]晋·郭澄之《郭子》(据《北堂书钞·卷一四八·酒食部》引)王佛大叹曰:“三日不饮酒,觉行神不复和亲也。酒自引人入胜地耳。” 另可参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典故]魏晋时代是政治上的黑暗期。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各方豪强据地相争,社会遭到严重的摧残。到了三国魏正始年间,司马氏与曹魏的争权,再度形成一个恐怖的政治局面,士族名士无可避免的陷入这场斗争当中。身处如此黑暗的政治环境,每个人都有死生无常、祸福难测的无力感,导致了一种消极遁世的生命态度,於是纵情於酒池,用酩酊大醉换取短暂的逃避。王佛大,即王忱,亦为东晋名士之一。据《晋书·卷七五·王湛列传》中所载,王忱在二十岁左右名声就已经很大,他的舅舅范宁曾称赞他说:“风流隽望,真後来之秀。”他亦自负不凡,恃气傲物,性格放任旷达而不拘小节。但也正因他的不凡,更能体认到乱世中的无奈,所以与当时其他许多名士一样,也是极好饮酒,常常一连醉个数月,有时还会光着身子在街上游荡。晋·郭澄之《郭子》记王忱言:“三日不饮酒,觉行神不复和亲也。”也就是说,若有三天没喝酒,就觉得形骸不受心神的控制,他必须藉着酒才能把自己引领到一种玄妙的境地,喝得烂醉时反而能得到物我两忘的解放,才能忘却所有的不满,抛掉形骸的束缚,真正任心性所为而放纵不羁,故又云:“酒自引人入胜地耳。”後来“引人入胜”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引领人进入美丽玄妙的境地……

成长励志读后感_665字

钟书先生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又富有哲理。

当看到这本书的序时,就感觉很特别。“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写在人生边上》中的《论快乐》的一段,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

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这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但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成语人生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又如: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成语恍然大悟: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意指猛然醒悟过来。语本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裴丞相古器》。[源]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耕人垦田得古铁器曰盎,……隐隐有古篆九字带盎之腰。曲阜令不能辨,兖州有书生姓鲁,善八体书,子男召致于邑,出盎示之,曰:“此大篆也,非今之所行者。惟某颇尝学之,是九字曰『齐桓公会於葵邱岁铸』。”邑宰大奇其说,及以篆验则字势存焉,乃辇致於河东公之门。公以为麟经时物,得以为古矣,宝之犹锺、玦、郜鼎也。……独刘舍人蜕以为非当时之物,乃近世矫作也。公不悦曰:“果有说乎?”紫微曰:“某幼专邱明之书,齐侯小白諡曰桓公,九合诸侯,取威定霸,葵邱之会是第八盟。按礼经,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後反虞,既虞然後卒哭,卒哭然後定諡,则葵邱之会实在生前,不得以諡称之,此乃近世矫作也。”裴公恍然始悟,立命击碎,然後举爵尽欢而罢。[典故]“恍然大悟”原作“恍然始悟”。据唐人高彦休的《唐阙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载,唐时裴丞相好古物,当时在曲阜有一个农人在耕田时挖到一个叫“盎”(一种大腹敛口的盆)的古铁器,环腰隐约现出九个古篆。曲阜令无法辨识,就找了一个精通秦代八种书体的鲁姓书生来看。书生说:“这些字是大篆,不是现在通行的文字。这九个字是:『齐桓公会於葵邱岁铸』。”曲阜令就将这件春秋时代的古物献给裴丞相,好古的裴丞相视之为宝物。有一天,裴丞相设宴和门生聚会,大家围着看这件古宝,赞美之声此起彼落,只有刘蜕认为那不是古宝,而是近代的赝品。裴丞相很不高兴,要刘蜕说出理由。刘蜕说:“齐侯小白死後,諡号是“桓公”。他九合诸侯,完成霸业。葵邱之会是第八盟。当时齐侯尚健在,是不可能用諡号称呼的。”裴丞相听了,“恍然始悟”,令人把盎击碎,和门生们继续把酒言欢。“恍然大悟”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恍然始悟”演变而出,用来指猛然醒悟过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