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1100字

浏览

本文包含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101字)、观《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文化图片展》有感(1080字)、《入殓师》观后感(1082字)、用白话抒写喜悲,用感悟沉淀文化(1099字)、莫泊桑珠宝读后感(1121字)、重返狼群读后感(1079字)、《时间揭秘》读后感优秀作文(1067字)、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1063字)等11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读《苏菲的世界》有感_1100字

本书主要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我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文藻的美丽,去追寻美丽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这本书看过以后,我却不为书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不为作者独具匠心而连连赞叹,我不知道别人读完此书后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荒谬的心灵体验。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番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成语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又如: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饱学之士,一笔字也写得挺好。——张天冀《新生》

成语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如: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太度,评头品足,少不免要乱哦几句诗出来了。”又如: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评头论足。

观《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文化图片展》有感_1100字

今天我激情满怀地参加了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文化图片展。活动主要分为两个过程:1.活动开展仪式。2.参观展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展览。早在开展仪式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参观展览了。而在参观展览时,我一边听着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的知识,一边参观着展览会,这让我体会很深,感受很多。首先我从文字和图片中知道了红军长征经过了若尔盖﹑松潘﹑马尔康﹑小金县等阿坝州境内。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红军那样不怕死﹑不怕困难﹑把生死度之之外的长征精神。他们穿过了一不小心就可能陷进去的沼泽地;跨过了陡峭﹑寒冷的雪山;走过了无边无际﹑充满危险的大草原。难道他们没有长征精神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牢记革命传统吗?再想想我自己,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奥数题不会做,便随随便便乱写了一个答案,就出去玩了。现在想起来真是羞愧难当!其次当我参观到‘“中华第一金碑”时我为之一惊,这碑太雄伟了!它背靠雪山,面向草原。碑身为三角立柱体,在24米高的碑顶巍然矗立着近15米高的红军战士像,双手高举成“V”字形,一手持花,一手持枪。碑上的字是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名的。从解说员姐姐的口中,我知道了这“中华第一金碑”高41.3米,重达10吨呢!看着这“中华第一金碑”我的感受真的很多。首先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红军战士长征路上的种种困难,但他们战胜了困难,长征胜利了!最后我感受到一种欣慰,红军长征路上那么辛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长征胜利了!不知为什么,我看着这“中华第一金碑”眼泪情不自禁的掉下来了。然后当我看到红军用的盆子时我的心更酸了,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他们只能用这仅有的一个盆子煮饭﹑烧水﹑洗脸﹑洗脚……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艰苦呀!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呀!可我们呢?就说我吧!有一次,妹妹在我的洗脸盆内洗了一次手,我就不愿意了,让妈妈重新给我买一个洗脸盆。跟当年的红军相比,我太奢侈了!最后我参观到红军不得已吃了一个藏族人家的食物并留下字条时,这个字条上的内容我以记不清了,但有几个字和词语我仍记忆犹新:“请”、“担心”、“对不起”、“您”、“补偿”。读着这些词语和字我感受到了红军是多有礼貌呀!多有修养呀!参观完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文化图片展后,我启发到了我们要学习红军那种不怕死﹑不怕困难﹑把生死度之之外的长征精神!还启发到了我们文明古国中国多么伟大呀!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长大后回报祖国!我们还要当好红色文化、长征精神的继承者!当好感恩奋进、励志成才的示范者!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

成语迫不及待: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意指情况急迫,不能再等。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後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源] 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德宗不许李惟岳之嗣位而乱起。延及数年,身几危,国几亡,天下鼎沸,是岂可谓德宗之宜听其嗣?使假我之爵位,据我之土地甲兵,以抗我哉?而不许之,则又兵连祸结而不解。论者至此,而议已穷,谓不先其本,而急图其末是已。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徒追咎於既往,而无以应仓卒,是亦尘羹土饭之言耳。[典故]“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监论》。《读通监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监》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监》里记载,唐朝由於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後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着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後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後,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後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後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後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於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後,即便启行。”

成语对不起:表示抱歉的客套话。如: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又如:对不起,我关上窗子,你不反对吧?。

《入殓师》观后感_1100字

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但是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变了我固有的观念!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不久,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不明真相的他成为了专门把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

从扮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烂的独居老太太。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这样的“死亡仪式”,能够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并不可怕——那不是归去,而是启程。也许,入殓工作对于死者毫无意义,只是给生者将难以言出的情感释放出来的唯一机会。既然人们都觉得生如夏花一般绚烂,那死也理应像秋叶一样静美。所以,入殓仪式就是生者向死者表达的最终又最重的敬意,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得人们的尊敬与对这个行业的改观。

整部影片的色调淡雅,忧郁,沉静,内敛——浅黄的草,银灰的树林,潺潺的流水,茫茫的雪山,带着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将情节和对白时而沉重、使人热泪盈眶;时而又轻松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衬托地淋漓尽致。在绝大多数电影中,死亡常常被表现为血腥和暴力的结果,只有这部片子,才能让人在认真地思考、感受死亡之余,还能从中得到生活的激励及对生命的敬畏,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而不仅仅是悲怆和痛苦。

最后,我想引用片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结尾:“使已经冰冷的遗体复生,授予其永恒之美。那是准确的,冷静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在最后的时候送别故人,静谧地,那一举一动都是如此的优美……”。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如: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又如: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成语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如: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又如: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用白话抒写喜悲,用感悟沉淀文化_1100字

那些曾经我们念念不忘的往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遗忘了。——题记

曹文轩用成熟的笔调书写着稚嫩的童年。

第一次接触曹文轩作品是听老师提起,也因为老师的话让我朦朦胧胧的认识曹文轩也邂逅了《草房子》。

曹文轩已自己平常的童年向大家诉说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童年。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童年。

书的封面很是引人入胜:一大群娃子们在草房子上是那样的快乐,一个个眼笑眉舒,有的人双手举起一手拿着草帽,一边大声:“哈哈”大笑;有的人玩耍,跳跃,呼喊!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有的一蹦三尺高,心花怒放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我贪婪的把快乐的气息传到我的大脑和全身。

书不算太厚,可每一次看都让我陶醉到不肯放手,需要我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品读到其中真理才肯罢休,蕴含的情感、这里如洪钟一般不停敲撞我耳边。

这篇文章没有序,就像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进入童年,又什么时候离童年越来越远。这种恍若游历的开场白让人耳目一新,又让人想入非非,仿佛灵魂深处的那丝原本不羁的心开始从封闭的黑暗中被抽丝剥茧出来,来感受他桀骜不驯的语言魅力和温柔如絮的笔调。

他终于走了,似乎他的走带走了一切的记忆:温幼菊略带沧桑的歌喉,纸月单纯的友谊,细马哥们般的争吵,最后朝夕相处的草房子。不知什么时候跟着他的脚步尝过了喜得笑容,品过了哀的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转折的热闹变成清冷,幼稚变成微沧桑,张扬凝固成执着,不知什么时候最后演变成不了而了。他的文字简简单单却又富有哲理,他的思想简简单单却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感情干干净净却又浪漫色彩,他碰触的童年让人向往。

他是这样给人的感官上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能把童年释得如同夏日的一阵凉风,仿佛是一个天堂,能吹着风的同时,享受着慵懒的滋味。

“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奥。霍姆斯曾说过这句话。是的,童年的快乐,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在望离我们快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都是让人念念不忘的都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

我对童年有种舍弃不了的感觉,那样的单纯,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你争我斗,就好像漫步在田园里,呼这快乐的息,息着花蕊的香,美不胜收,陶醉不已。

我相信,没有背叛,没有欺骗,没有谎言,没有救赎,这是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

成语美不胜收:美不胜收[měi bù shēng shōu],意指胜,尽。“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无法尽收眼底。语或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源]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壬寅,余过天台,齐侍郎召南亡久矣。其昆季延余小饮,捧侍郎全集,高尺许,乞作序。尽半日之暇,为之翻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仅记其〈咏汉武〉七律一首,後四句云:“亲承文、景昇平业,开辟唐、虞未有天。到底英雄晚能悔,轮台一诏是神仙。”其兄周南、弟世南,俱以甲科作广文,庞眉白发,年八十余。[典故]“美不胜收”指美丽事物太多了,无法尽收眼底。可以用来形容风景、书画、艺术创作等。例如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一件事:袁枚是清代著名文人,有一次经过前礼部侍郎齐召南的家乡,当时齐召南已经过世,他的兄弟请袁枚到家里作客,拿出齐召南生前的作品,请袁枚帮忙写序。於是袁枚利用半天的时间翻阅摘录,看到内容的繁富真是美极了,实在无法一一收录。文中就用了“美不胜收”来表达齐召南的作品又多又好,很难选择。

成语刻骨铭心:刻骨铭心[kè gǔ míng xīn],意指刻在骨头,刻在心上。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源]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据《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颇周慎,忝闻义方,入暗室而无欺,属昏行而不变。今小人履疑误形似之迹,君侯流恺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爱,睟容有穆,怒颜不彰。……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於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远客汝海,近还 城。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昔徐邈缘醉而赏,魏王却以为贤;无盐因丑而获,齐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国风〉相鼠之讥,下怀《周易》履虎之惧。愍以固陋,礼而遣之,幸容甯越之辜,深荷三公之德。铭刻心骨,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於影,夜惭於魄,启处不遑,战局无地。[典故]这篇〈上安州李长史书〉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州游历时写给李(京之)长史自我推荐的书信,期望得到赏识而受到任用。在这之前,李白曾经得罪李长史,但李长史原谅了他,所以在书信中,他引用《世说新语·政事》:晋代王承任东海郡太守时,有一个人因为在老师家读书读到太晚,回家时犯了宵禁,王承就说:“鞭打像甯越一样勤学的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这则故事来赞扬李长史的宽宏大量,并且表明会将李长史的恩德刻在骨头,记在心上。後来“刻骨铭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

莫泊桑珠宝读后感_1100字

读完莫泊桑的《珠宝》,似乎感受到了浓厚的讽刺意味,不过确实深刻地反映了真实的“人。”

文中的朗丹一开场是个忠诚老实的小职员,他一爱一上了一个局长的女儿。那女儿似乎是一位贤妻良母,两人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甜甜蜜蜜――除了妻子一爱一看戏和一爱一“假”的珠宝这两个缺点。后来没多久,她害肺炎死了,朗丹在痛苦的生活中又添新愁:缺钱。实在连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勒,他决定变卖那些“假”珠宝,却惊奇地发现它们都是真货。他再也忍不住,变卖了二十万金法郎,并一度有了嫖一妓一的习惯。最终,他娶了一个很正派的妻子,只是脾气不好。

在我看来,朗丹妻子在文中实在是一个重要人物。虽然描写她的内容仅有全文的四分之一,它埋下的伏笔却遍布全文。莫泊桑把朗丹的妻子刻画成一个人见人一爱一的形象,这使朗丹第一眼见到她便坠入了情网。这似乎是美好的,可这不也喻示了有很多其他的追求者么?就如文中那句“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不住地重复说:‘将来娶她的那一个真有福气,我们找不出更好的了。’”其实她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人,她那一爱一看戏和一爱一假珠宝的缺点将她一明一暗的一面完全揭露了出来。因为她本来就很美,何必还要再打扮?这是她虚荣心的初步表现。她瞒着丈夫有了婚外一遇,可是却怕自己露出一副穷酸模样,便用假的珠宝来修饰自己。不过到后来,这也没什么必要了。因为丈夫发现了她“买”的“假货”全是真货,那些都是她的婚外情一人送给她的。这足以证明她邪恶的内心。

文章后面的部分就是着重描写刻画朗丹了。他的情感变化很复杂。开始他真心一爱一他的妻子,以至于妻子死后,“一个月之间头发全变成了白的”。不过,生活的艰难终于动摇了他,终于“他连一个铜子儿都没有了”,他“立刻动了念头要把他妻子的‘劣货’卖掉一点”。但等到他知道了妻子有了婚外一遇后,“一阵羞耻之心教他脸上发红”,但即使这样,他依然最终拜倒在金钱之下,把妻子背叛得来的珠宝全都变卖了,甚至不顾店员的嘲讽!我想,这就是金钱的力量吧。它可以彻彻底底改变一个人,虽然可能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吸食毒一品一般。连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小职员也终究抵制不了它的诱一惑。现在朗丹也是富人了,他也一爱一“看戏”了。他续娶了一个忠诚的妻子,而他却不再需要这样的妻子了。他也终于知道,人一旦有了金钱,将会多么享受。

《珠宝》这个题目也许正含此意:假的珠宝可以是真的,而真的“珠宝”也可以变成假的。人心善变,友情不能长久,亲情不能长久,连最忠诚的一爱一情也不能长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金钱。金钱买来了珠宝,把一爱一情拐走了;珠宝换来了金钱,把人一性一带走了。人们掌控着金钱,却常常做金钱的傀儡。

莫泊桑的《珠宝》也许就是要揭露、批判这一残缺的人一性一吧。

成语道貌岸然:道貌岸然[dào mào àn rán],意指学道的人容貌庄严肃穆。形容外表庄重严肃的样子。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源]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引)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畾落。右手掌拂尘之麈尾,左手擎化物之寒筇,万茎之鹤发垂肩,数寸之雪眉覆目。道眼, 天上之云霞;历历星冠,夺人间之皓月。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典故]“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凛然”。“变文”是唐代时兴起的一种讲唱文学,由散文和韵文交替组成,内容以演绎佛经故事及民间、历史故事为主。《维摩诘经讲经文》是根据《维摩诘经》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经文,然後边讲边唱,有时几十字的经文,可以铺陈为数千字。内容叙述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问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萨应命前往。文中描述维摩诘居士的外表和情态,形容他的容貌庄严肃穆,胸怀坦荡,心地光明,远望就像鹤立鸡群似的,近观有如龙来洞口,光彩射人。後来“道貌岸然”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除本义外,也作讽刺用法,用来形容外表故作正经,心中其实不是如此。

成语贤妻良母: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如: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又如: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重返狼群读后感_1100字

我非常喜欢一篇名叫《重返狼群》的书,读了四遍。书的主人公是一只父母双亡的草原小狼。它和“狼妈”李微宜共度了9个月的艰苦生活,终于重返狼群。没有人能够想象狼妈训狼法的风险有多大?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十分形象,养活一只小狼十分艰辛,多次都危及生命。事实上小狼格林经历了不下十几次的死里逃生,就连狼女自己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让我深深感动的是,在一次次死亡的威胁下,狼妈李微宜任然咬紧牙关,没有退缩,没有心软。她甚至为了小狼能够重返狼群,做好了自己可能成为狼群聚餐时的“一道主菜”的精神准备。李微宜不仅胆量超群,而且智慧也很超群,她竟带着只有3个月大的格林来到獒场,要知道獒可是狼的天敌啊!然而狼妈不惜几次冒着小狼命丧獒牙的危险,使小狼格林学会了察言观色,寻找保护伞,如后表示臣服……李微宜的这些努力小狼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一天狼妈生了重病,小狼格林竟把自己唯一的存量半只野兔给了李微宜。这是多么感人啊!最后狼妈成功把小狼放归狼群,放归到了属于格林自己的家。

看完这本书我沉默了许久,我心里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某种动物有偏见呢?难道《伊索寓言》中狼或狐狸都是反面角色,他们难道就应该被别人视为不仁不义者,白眼狼,狼狈为奸吗?有些人说狼残忍总是吃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可你想想一批狼难道不吃肉,只会乖乖跟在一群羊后面吃草吗?有些人说狼残忍,但他们不想一想活剥狼皮更加残忍。所以请大家不要对任何动物有偏见,跟不要伤害动物。

今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一个男人的皮包上挂着一条棕色狼尾巴!这尾巴在风中一摇一摆好像在说:“可恶的人,你们竟把我们的尾巴给拔下来当装饰!”我在远处还偶然听到那个男人笑着对朋友说:“我最爱狼了,做生意就要有狼性,看我这狼尾巴,多好看。”听到这话我心里顿时我冒三丈,你就是这样爱狼的吗?你什么时候从狼的角度想一想,你难到不知道它们是多么痛苦吗?你爱它就是用它的皮当装饰的吗?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位歌唱演员在唱齐秦的歌《狼》之间她身上披着一身狼皮,嘴里唱着“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她不感到这非常残忍吗?为了收益高,为了更漂亮,为了更像狼,就把狼皮披在身上。那你还不如唱我是一个残忍的人呢!

好了说到这里我请大家不要对狼,或一些名声不好的动物有偏见,它们也许是被逼的才吃可爱的动物,它们又也许自己天生聪明而被别人看成了狡猾。更不要去伤害他们,他们的皮毛也许真的十分漂亮美丽,也许真的十分温暖舒适,可这也是属于它们的,请不要为此去残忍的杀害它们,我们都要做个有爱心的人,拥有一颗爱护动物的心。

成语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如:《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又如:宝钗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知觉了七八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成语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又如:窥若辈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于不仁不义之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时间揭秘》读后感_1100字

我曾读过一本很不错的书。这本书知识面很广,是一本很有趣的科普书,它叫《时间揭秘》。以前,一听到“时间”这一个词,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复杂、神秘、可怕、无穷这几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词汇,但自从读了《时间揭秘》这本书后,我渐渐地发现,时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并且它还十分有趣。

这本书的作者把时间描写成一个洋葱头,我们都知道,洋葱头不但会使你的口气不清新,还会让你泪流成行。恰好,时间也像洋葱头一样,要一层一层的剥开,才能解开一些神秘的事实。当你距离黑洞太近时会发生什么状况?狡猾的苍蝇究竟是怎样计算时间的?为什么说你岁数越大时间过和就越快?找出是谁因为试图改变日历而被残忍地杀害;自己动手制作一台疯狂闹钟;准备好来一次超时空的惊险旅行;书上还告诉我们,光是全宇宙最快的东西,如果你能走得跟光一样快,那你的重量会比整个宇宙还大……《时间揭秘》将带你穿越时空和空间,走得更远更远,去探索至今最为奇妙的时间学,为你揭开时间背后玄妙而恐怖的真相。书的最后一页说道:时间的秘密就是时间仍是一个谜!

生活中,到处都是科学的影子,到处都有时间的足迹,只要你时时、事事、处处都留下心观察,你就一定能发现时间学潜在的奥秘。

那一年夏天,我坐在自己的床上,望着床头的闹钟出了神,便问妈妈:“妈妈,时间是什么样的?”“复杂的,混乱的。”妈妈只是草草地回答道。可是时间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时间?时间有没有必要存在呢?这几个奇怪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徘徊着,挥之不去,而我却一直没有办法解答它们。但自从妈妈给我买了《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后,我逐渐明白了:原来呀,时间就是我们人类看不到的宇宙中的物质的流动,时间同时也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从一个起点处开始,这也是时间的起点;实际上,时间并非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人类对于运动现象进行抽象时的思维产物,是一种抽象概念,换句话说,时间存不存在并不重要,它只是人类用来解释这个世界的一个思维工具罢了。后来,我在上三年级的时候,通过这本书,我又知道了许多更加深奥的道理,从而使我不再对“时间”这个词感到困惑,感到迷茫,还让我从此以后对未知的时间学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与兴趣。

这不是可怕的科学,而是有趣的科学!这是一部令无数儿童和家长着迷的系列丛书,希望你有空的时候也能仔细地看看,追寻科学中那无穷的奥秘……

成语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如:《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又如: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_1100字

打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让我再一次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读着魏老师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一片热情,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更享受到了他的收获。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整本书,魏书生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看书的同时,我也在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进而使心灵得到了净化,也由衷地感到魏老师真不愧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有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借着文字的桥梁,借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我走近了魏老师。追随着魏老师的文字,我更懂得应该怎样去“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的道理。也曾看到这样的报道说一位教育专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由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在于问题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给予的鼓励,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的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至转变学习态度,失去了自信心,影响了学习成绩。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想一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来数学教学也不是简单的对和错,更需要鼓励和鼓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树立起自信的风帆,还应该多一点,再多一点的表扬,多一次鼓励的眼神,多一个翘起的大拇指,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都是一个老师的表扬。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当中,有些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哪怕只是小小的优点,加以充分肯定与鼓励后,学生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读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书中那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蒙昧的双眼,读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那探索的精神为我燃起了追寻理想的火炬,读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使我学到了很多方法。

成语名列前茅: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意指茅,通“旄”。旄,旄牛。前茅,古代行军打仗时,前行的兵士所拿的竿顶用旄牛尾装饰的指挥旗帜。一说茅即茅草,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帜走在军队前面,或担任斥候。“名列前茅”,指其名列於队伍前面。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後用“名列前茅”比喻成绩优异,名次排在前面。[源]《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於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後。”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後劲,百官象物而动 ,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内姓选於亲,外姓选於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汋〉曰:『於铄王师,遵养时晦。』耆昧也。〈武〉曰:『无竞惟烈。』抚弱耆昧以务烈所,可也。”彘子曰:“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有军师,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典故]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春秋时代,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郑,但晋军抵达前郑国就已投降,晋军统帅荀林父於是打算班师回朝。上军主将士会支持荀林父的决定,因为他认为现在的楚国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章、礼仪都具备周全,根本无法与之为敌。在分析到楚国军力时,他曾说道:“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後劲。”意思是:楚国军队纪律严明,行军之时,右军紧随在主将车辕旁备战,左军负责割草以备休息用,前军的哨兵侦察敌情极为慎重,中军依情报制定谋略,後军则十分精良,整个部队实力雄厚,难与抗衡。士会话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军时置於最前方,负责侦察敌情的哨兵。古代作战时,前锋部队是以旄旌或茅草作为识别标志,一旦侦察到敌方位置,就举之而告知後方军队加强戒备,故以“前茅”称此负责侦察的前军。後来“前茅”引申有排名在前的意思,而“名列前茅”则可用来比喻成绩优异,名次排在前面。

成语兼弱攻昧:兼:兼并;昧:昏昧。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如:《尚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又如: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