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

浏览

年近六旬的英国作家笛福,精力还十分旺盛。一天,他偶然在《英国人》杂志上读到一篇特写,叙述一个苏格兰水手,名叫亚历山大·塞尔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置在荒岛上。他在那里完全与人世隔绝,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个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这件事在当时引起社会上很大兴趣。笛福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不禁兴奋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于是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写作起来。写作时,他并没有拘泥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而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罗织了进去,因此,在情节结构上,在人物性格上,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故事中的亚历山大·塞尔克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人,塞尔克在岛上最初的八个月,心情忧郁,恐惧,甚至想自杀。在饿得不能忍耐时,他才开枪杀死一只山羊。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当火药用完后,他就追捕山羊。到航海家发现他时,他已是一个赤着脚,比狗还跑得快的野人了。而小说中的鲁滨逊却不是这样。

  《鲁滨逊漂流记》出版时没有作者的署名,笛福把它冒充为鲁滨逊的回忆录,他以为这样会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更能吸引读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