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遗址的简单介绍

浏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桥遗址

灞桥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镇柳巷村北侧,距西安市区约10千米。遗址地处灞河河道中,为一座大型厚墩联拱石桥遗址。灞桥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隋唐以至金代一直被延用,并不断得到修葺。元代时灞桥废毁。1994年,灞桥镇农民在清理灞河河道时,意外地发现埋藏于下的灞桥桥墩。经发掘,清理出石条砌筑桥墩四座。1996年11月,灞桥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时,灞桥处国都长安通往潼关、蓝田要冲,有“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驱驰万国通”景象,交通因之大为便利。

灞桥横跨灞河,呈西南至东北走向,总长度400米以上。

灞桥桥墩的造型呈船状,为南北方向分布。所挖掘出的四座桥墩大小基本一致,长9.2至9.5米,宽2.4至2.5米,残高约2.6米。

桥墩前后两端呈尖状,为分水尖,上部安装有石雕龙头装饰,既美观,又彰显出桥的恢宏大气。

四座桥墩之间系三孔桥洞,呈拱形,宽5.1至5.7米。

在桥墩下,铺有一层石板基础,宽约17米。石板下夯满了木桩,木桩上铺有方木,方木上覆以石板,这种结构使得整座桥的基础极为牢固。

霸桥桥孔腹部挖掘出大量文物,包含有隋唐时期的琉璃瓦,宋、金、元三代的瓷片等。特别是唐代“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府君神道碑”的出土,验证了宋元佑年间修葺石桥时“覆唐碑200余通于桥身”的记载。

灞桥是目前已知的建造时代最早、桥面跨度最长的联拱石桥,其遗址的勘测挖掘,为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史和隋唐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