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压力有多大

浏览

回顾:
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郑重地指出: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1、污染减排任务空前繁重。“十一五”减排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比2005年减少10%的二氧化硫、COD排放总量。
解读:
两项主要污染物下降10%,必须在削减增量的前提下削减存量。根据测算,若GDP年均增长10%,要实现减排目标,二氧化硫总量必须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削减26%,化学需氧量则要削减40%。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中,污染减排的任务相当艰巨。
2、经济高速增长、发展不平衡,加大减排难度。
解读:城镇化建设势必大量消耗生产原料,带动传统的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发展,从而增加污染减排的难度。同时,一些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规划不合理,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依然存在,环境管理严重缺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剧增成为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很难按照统一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步伐开展工作,减排工作落后于预期目标。
3、金融危机使污染减排遭遇新问题、新挑战。
解读: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经济形势风云突变。面对不断下滑的经济数据,保增长迅速越升成为头等大事,污染减排再次遭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有的地区出现了大量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有的地区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一些企业效益回落,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实施。尽管,一些“两高一资”企业因危机影响而停产关闭,客观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但是,污染减排的投入可能会减少,环境监管力度会减弱,这些客观情况都造成了减排工作的难度。


相关文章